企业孵化器:要规则,也要多一点真诚

企业孵化器:要规则,也要多一点真诚

今年3月份,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大众创新创业答记者问时曾表示,目前全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超过1600家,大学科技园有115家,在孵的企业有8万多家,就业人数有170多万。全国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0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

看看万部长的介绍,就能明白大众创业是有多火。草根创业的兴起,也助推了企业孵化器的蓬勃壮大,现在,深圳市各片区均有不少的企业孵化器,要是有哪个创业者说自己不知道孵化器就真的是奥特曼了,如果有草根创业不加入个孵化器,估计都不好意思跟周边的创业者打招呼了。

作为能在企业起步阶段提供资金、场地、服务等的孵化器,无疑是一个利好,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及草根创业者,用不高于市场价的钱就能租到宽敞明亮、便利的办公场地,如果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还会有相关项目资金可以申报,加上孵化器是众多创业者云集的地方,能结识不少人脉,简直就是为创业青年量身打造。

只是,孵化器并不真的像现代化工厂用“孵化器”孵蛋一样那么简单,孵化一颗蛋需要合适的温度、时间,这些,都可以用技术手段来进行精准的操纵,保证每颗蛋的孵化绝对处在适合的条件。而孵化一个企业,确有太多杂质被搅拌其中,孵化一颗蛋需要精准的技术,孵化一个企业需要的是明晰的规则。

入孵企业能享受何种便利,管理方能提供多少服务,服务涵盖哪些方面,优惠政策具体实施主体是谁?申请、审核、下发的具体规划……每一个方面的模糊与含混都是木桶的一个短板,对孵化器来说,不是最大最响的称号、最多的挂牌就能代表木桶的容量,反而,每一个服务规划的不明晰,都能成为孵化器致命的短板。

龙华新区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入孵的企业提供了两项优惠,只是入驻一年后,有企业才发现根据官方规定,自己还不具备申请的资格。虽然有官方工作人员表示,正修改相关政策,会尽快推行认定工作。但对于入孵企业来说,即便以后这两项优惠都能享受到,孵化器的诚信也难免遭到质疑。既然当初的认定还未完成,为何不在入驻时直接说明?否则,当初吸引入驻就难免有夸大宣传的嫌疑。

若是企业不差钱,不在乎租金问题,就更有理由在一开始明说,原本就是从新区政府手中接过来的孵化器,为了更专业的营运,规模扩大可以理解。且既然有了新区政府认定的其中一层当做底牌,其他楼层的认定只是时间问题,又何必遮遮掩掩,让看了宣传网站跟宣传页的草根创业者误解,日后一旦明晓,纵有千张口,也说不清当初的含混是何缘由了。

孵化器云集众多创业青年,不能否认有创业者逐利而来,只是将孵化器当做跳板,但更多的草根创业,确实多少有着几腔热血,有着一项或几项的专利。能否孵化成功需要诸多条件,创业者自身的努力,对市场价值的判断……但是,倘若孵化器的木桶有哪怕一块短板,就可能会对企业形成连锁反应。

归根结底,孵化器还是要能孵化出蛋才行,不管挂了什么牌,或许都不如孵化出的一个金蛋值钱。何况,在创业起初提供资助,孵出金蛋的企业可能会把滴水之恩当涌泉报。想做孵化器的企业应该有些度量,毕竟,这份工作有点像在资本市场里担当园丁,除了市场规则,它需要额外多一点真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