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跟着客户合作伙伴走

科技金融,跟着客户合作伙伴走

上月底召开的第27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南京银行、杭州银行、西安银行三家城商行作为银监会优选出来的城商行,面向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阐述各自的科技金融业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下,金融如何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三家城商行的经验介绍,对推动我省科技金融发展很有启迪价值。

理念:不能预设企业是“坏人”

说起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更容易想到的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但是在南京银行副行长童建看来,银行看中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还款能力,风投看中的是高回报,两者关注点不同,“一般来说,银行贷款是一种被动防守行为,因此重抵押、重担保,其前提预设企业不能还钱。”童建坦陈,做科技金融,不能预设企业是“坏人”、不能还钱,但也不能完全不考虑其还款能力,应该是一种主动防守,带有风险投资因子。

南京银行从2011年开始探索科技金融业务,从五六千家客户中选择上千家进行贷款,目前支持初创型科技企业2000多户、累计放款300多亿元,贷款余额超百亿元,其中超过50%贷款是信用及信用放大类业务。童建认为,传统信贷中,银行对企业的估值注重当下经营状况,而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缺的就是现金流,在为这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需要转变理念,更看中未来现金流,把握企业的高成长性,以此摆脱轻资产带来的高风险。

杭州银行副行长丁锋元月8日曾接到一个老朋友的电话,其所在的贝达药业公司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正是在该行科技金融的支持下,这家公司从濒临资金绝境、临床试验难以进行的境况蜕变而来。做科技金融6年,杭州银行开始转向同属轻资产性质的文创企业,在科技文创金融业务中,来自中关村的占比最大。“按照传统信贷理念,中关村的业务只能由杭州银行北京分行做,根本做不大,我们成立专门部门就是想打破传统信贷的行政区划限制,跟着客户的合作伙伴走。”

风险:贷款不良率不足千分之二

受经济下行影响,银行的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呈现“双升”态势。而来自三家城商行的数据显示,科技金融的不良贷款比例不足千分之二,远低于其他中小企业类贷款不良率。

如何控风险?三家银行一致认为科技企业创始人的品行、团队完整性等因素至关重要,此外各家还有自己的小诀窍。

丁锋认为,控制科技型企业的信贷风险,首先从大处着眼,即看趋势、看风口。其次,从小处来看,则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定要寻找行业内具有多年经验、行业知名度较高的团队进行合作。该行成立科技支行之际明确“三不做”,即不做政府项目、不做房地产项目、不做大企业集团,“前期小心探索,一旦看准就大力推广。”把握银行的信贷本质,必须稳妥,一步一步往前走。

在互联网+时代,南京银行已启用大数据分析。“科技型企业并非必须拥有颠覆性技术,只要其技术在行业内有一定领先度即可。在此基础上选择好的企业,风险已经降低。”童建说,资金介入要选择时间点,必须在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关键阶段,如此才能有还款保障。此外,科技金融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科技型企业、人才多由地方政府认定、引进,江苏各地政府均设有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最多可补偿90%,这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西安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量占陕西省此类贷款总量的30%。该行副行长王欣说,控制风险一是看企业的运营情况,二是看产品,关键看专利技术和产品的融合度有多高、是否核心产品、市场潜力多大,三是参照中介公司的评估,“知识产权门类很多,但缺少统一的标准,因此如何有效评估是一个大问题。”贷后管理也须关注,重点关注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是否能被取代以及权益保护、法律有效性等。

服务:精准滴灌代替大水漫灌

面对众多类型的科技型企业,银行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童建认为,选择客户必须精准,在此基础上提供精准服务,银行可以在贷款期限、用途、还款方式、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南京银行针对软件企业发放的贷款,可以用于支付企业员工工资,这在传统信贷思维下完全不可实现;针对节能环保行业的一些项目,采取未来收益权质押方式,发放期限相匹配的中长期贷款;针对以设备投入为主、资金密集型企业,引进金融租赁等外部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提供一揽子方案;针对有大量订单的企业,采取跟单方式,匹配银行账户为回款账户,按照合同金额的比例发放贷款。“要将传统信贷思维下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变远距离服务为贴近定制的融入式服务。”

杭州银行通过分享经济来调动社会资源,搭建1+N创业生态圈,与证券、保险、风投、创投等500多家外部机构合作,形成多元化信息渠道,探索多种形式的风险分担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化服务。

西安银行也正联合金融办、担保、证券、风头等渠道资源,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探索科技金融的业务联动模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