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定价、市场化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破几关?

资金、定价、市场化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破几关?

全国2016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将于2016年5月27日至28日在广州举行。

5月12日,为打造创新创业成果共享平台,促进更多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番禺区联合在广州大学城举办了全国2016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项目对接暨科技成果发布会。

在会上,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广州的多家企业均对引入外部科技研发成果有着强烈的需求。如何通过产业研结合,让企业在坐拥广东省近七成科研机构的广州市获得更便利的科研成果对接落地通道,成为与会广州企业关注的问题。

坐拥粤七成科研机构广州仍需发力成果转化

去年5月,时任广州市市长的陈建华曾坦言,作为广东的科技中心,广州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占全省的70%,科研分院占全省的70%,科技成果也占到了全省的70%左右,但这些科技优势却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成果。

相比广州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创新主体的情况,同在广东省内的深圳则有着自身独特的经验。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就曾表示,深圳的研发人员90%在企业,研发机构90%在企业,研发投入90%在企业,专利产出90%也在企业。这意味着,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研发的科技创新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减少了中间环节。

正是由于深圳企业研发为主体的机制带来了科研落地的便利,数量众多的深圳的科技型企业舍得在研发投入上大笔投入。其中,华为的财报显示,其2015年研发投入92亿美元(596亿人民币)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占其销售额的15%。这一金额一举超过苹果当年85亿美元研发投入。深圳另一家代表性的科技企业中兴通讯,每年也要拿出营业收入的10%进行研发投入。

“广州很多中小企业很困难,拿不出那么多的研发经费,我们开创交会就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叶显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此次成果对接会选取广东地区入选项目283项,广东地区之外的项目571项,技术需求71项在番禺区对接会上进行展示对接,其中近一半为广州企业,他们将借助创交会这个全国平台寻找他们的“另一半”。

企业高校研发对接后的落地效率受多种因素制约

如何让企业在成果对接会后,切实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需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各种挑战。

“这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是定价问题。科技成果估价很难,因为它跟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商品物价部门就有定价,但科技成果的价值怎么鉴定?这需要买卖双方达成一致”,叶显玉说,“其次,有些科技成果不一定能够在市场上应用,也许在实验室是可以的,拿到市场上就不行”。

中南大学已经与广州的多家企业成功合作过,该校地质工程系副主任孙平贺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有些科研成果跟实际工程对接的不是很紧密,有些则是在研发阶段比较理想,但需要满足很多假定条件,而在实际中一旦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就难以产业化。

“另外,一般是企业主动找上门了我们就有一些合作,不找就放弃了”,孙平贺表示,另一个合作转化科技成果的问题在于老师们的积极性不够,学校里更多是基础性研究,评价模式就不一样,基础性研究更强调论文,很难马上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此外,研发资金也是一大困扰。高校的基础性研究的大部分资金来自国家,而从实验室到中间试验再到产业化所需的钱政府并不投入,企业也担心投入资金后无法获得想要的成果而不愿掏钱,这也使得高校与企业对接的驱动力不强。

高校不积极,而手握技术的科技型公司拿着项目想找“婆家”也不容易。广州市凯斯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伍明向记者表示,产业化链条上最难的是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我们有,但怎么让东西得到市场的认可却很难”。

需加强激励与评价机制引导成果转化

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广州市也想了许多办法,比如从2015年起对企业研发实施政府财政补贴,且企业投入越多所获补助将越多。

这项政策得到企业的好评。广东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何敏婷告诉记者,各级政府给企业的研发经费补贴可以占到研发费用的10%以上,“的确拉动了我们的研发积极性,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比重每年都保持在营业额的5%以上”。

此外,《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已经于2016年2月5日起正式实施,按照此办法,广州市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自主决定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转移转化活动,收益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而且对于科研人员如何合理、合法获得收入,广州配套出台了《广州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实施办法》,当中明确,成果完成人/团队的收入分配比例不低于70%。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政策仅出台三个多月,目前还无法看出明显变化。因此,上述政策能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待观察。

除了政策激励,孙平贺还建议应改进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作为一项指标,同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一些创新性成果应用中所出现的不可预见结果进行风险补偿,从而保护其不断创新的积极性。“当然,搭建科研人员与企业需求互动平台同样重要,最好能分专业定期发布社会需求,使科研方向能够更有针对性”。

这件事广州也已经着手在做。据叶显玉介绍,广州正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体系,同时链接到国家科技创新云,企业和科研机构据均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平台上面找合作对象。据悉,该服务平台将与本月27日在创交会上进行展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