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圈供企业发展 “宽容失败者”为创新撑腰

打造生态圈供企业发展 “宽容失败者”为创新撑腰

羊城同创汇对创新创业企业充满吸引力。新快报记者 宁彪/摄

建一个自由流动的生态圈

让创新发生化学反应

如果说,科技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那么,科技创新,就是一套如何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而这套方法论,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出台。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甚至,还需要加上一点化学反应。

能为这套方法论提供的便利越多,那么,科技创新从构想孵化出果实的可能性就越高。从这个实际出发,广州在2014年初开始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计划到2016年,全市孵化器数量、面积和孵化企业“三倍增”,数量由2013年底的66家增加至120家,在孵企业由4800家达到超过1万家。

广州市科创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广州目前有190个孵化器,106家众创空间,在孵企业及项目近10000家(个),达到计划要求。

这些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不仅仅是提供物理空间,它们更重要的意义,是尊重产业规律,全面建设创新复合生态,让众多创新要素,能够在此碰撞,裂变,交融。

羊城同创汇就是其中样板。从开园起,它按照创投产业链的要求,配置金融、科技、人才、服务、设施等资源,并根据双创需求进行办公、商务、社交、生活的综合规划。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羊城同创汇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引导企业间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服务与被服务、供应与被供应、收购与被收购的产业关系,使企业内部从单点孵化到产业链孵化、服务链孵化、价值链孵化,形成真正具备融合生态的内部组合。在运营过程中,羊城同创汇充分发挥传媒社会联接功能,持续引入企业成长所需要的新产业要素,并通过媒体的服务,充分保障孵化的宽度和深度,促进产业之间、产业内外、产业与社会、产业与文化、产业与政府之间的相互融合。

赖家彦认为,在羊城同创汇所打造的复合生态圈里,科技创新有了一个自由流动、自由发挥的空间,任何创新行为的发生都有可能。也正是如此,羊城同创汇对创新创业企业充满了吸引力,目前累计入驻企业已达128家,并培育出了产值超过100亿的企业集群,成为税收亿元楼宇。

而羊城同创汇的发展也有一套自身的规律。赖家彦介绍,园区的1.0版本,就是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物理空间;2.0版本,就是形成一个具有产业选择和聚集效应的园区;而3.0版本,就是以互联网和创新资本作支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创新创业。

“我们判断,云计算将是未来双创企业的重点需求所在,这也是羊城同创汇在2017年要重点发力的领域,打造园区的4.0版本。”赖家彦希望,羊城同创汇可以通过引入云端模式,无缝连接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切实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孵化成功率。

拿一把“奥康姆剃刀”

为科技创新简政放权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哲学家奥康姆的一句名言,成就了一个经典理论。而统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市科创委,也对这句名言进行了生动诠释——在科技体制上,尊重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尊重科研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利用“奥康姆剃刀”,剃掉阻碍科技创新行为发生的条条框框。

广州市科创委有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该委将重构科技计划体系设置,将其归并为一个“科技创新发展专项”,下设“竞争性”和“普惠性”两个子专项,在每个子专项下灵活设置若干个专题,便于及时根据科技创新发展动态调整工作重心。

这有什么用?该负责人介绍,对普惠性子专项中属于按政策规定给予奖励、补助经费的后补助专题,不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常规管理,不签订项目合同书,无需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这样,立项数目能压减35%以上,解决科技经费按项目形式管理限制多开支难的问题。

而普惠性子专项的申报界面,也将压减为“一张表”,做到“应减尽减”,比如,155种各类项目申报信息压减至96种,平均减幅38.1%;部分专题要求报送多达12种佐证材料,最多可压减为4项,减幅达到66.6%。这样一来,就能真正把科研人员从复杂的报表当中解放出来。

“广州还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开展项目立项决策权下放试点的突破性政策。”该负责人介绍,明年,市科创委将选择一批科技研发投入稳定、科技管理制度健全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集团以及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其他机构作为试点单位,以其前3年研发经费投入额度为依据,在部分专题中划分一定比例的科技项目经费或立项数指标直接下达到项目承担单位,由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程序自行决定项目立项,报市科技行政部门纳入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同时加强检查监督,杜绝权力下放后产生管理漏洞和腐败风险。

这把“奥康姆的剃刀”,还将赋予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广州将破除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的做法,下放项目变更和预算调整权限,除对项目核心指标进行重大修改外,项目承担单位可自主决定技术路线变更、科研队伍调整等问题;在科技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内,项目承担单位可自主调整经费用途。

建一套“宽容失败”的兜底体系

给创新者撑腰鼓劲

在广州,与务实一词相提并论的,是包容。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为“宽容失败”作出可操作性规定:改革创新工作中未达预期目标,只要符合诸如程序合规、个人尽责、未谋私利等相关条件,可不予以追责,并不作负面评价。《决定》明确:

——改革创新工作未实现预期目标,但决策程序和实施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未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恶意串通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追究责任,不作负面评价。

——有关单位和个人已经履行财政资助创新项目的协议义务,但未取得预期成果或者效益的,经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可以终止该项目,不影响其继续申请利用财政资金的其他创新项目。

——利用财政资金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未达到预期效果,但符合有关程序规定及市场定价原则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单位及有关人员不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

这也是广州的科技创新风骨——以包容之心,破除在创新领域中“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不真改”的思想障碍,为创新者保驾护航、撑腰鼓劲。

●链接

广州晒出科技创新成绩单 日均新增7.7家高科技企业

新快报讯 年底晒数据,广州科技创新成绩不俗。展望新一年,广州将围绕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目标,努力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和引擎,带动全省的创新发展。

科目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成绩:日均新增7.7家高科技企业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态势良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800家,总数超过4700家,增长速度居全国各副省级以上城市之首;大力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扶持。今年新增企业研发机构超过900家;省科技服务业百强企业(机构)达58家,占全省的53.7%;模式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13家企业入选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入选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

重点扶持创新标杆企业,制定《广州市重点服务创新标杆百家企业实施办法》,从今年起每年遴选100家创新能力突出、引领带动和典型示范作用强的“广州市创新标杆企业”,给予入选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奖励,并提供重点政策服务,不断提升全市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科目二:开展创新平台建设

成绩:近万个企业及项目正在孵化

截至目前,新增孵化器71家,累计达190家,孵化总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及项目近10000家(个);新增众创空间71家,累计达106家,45家众创空间获批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53家纳入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44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集聚、孵化育成、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合作共建了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北大冠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中兴通讯广州研究院等开放型科技创新平台。

大力推动企业牵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健康医疗、3D打印、工业机器人、智慧物联等领域组建了86个协同创新产业联盟。首次在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中设立面向科技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科技服务的专题。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2家。

科目三: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结合

成绩:新三板挂牌数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共获批6家科技支行,创新科技信贷产品30余种,为约600家企业提供银行授信80亿元,实际贷款62.5亿元。

设立首期4亿元的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目前已受理近1000项贷款申请,对374家企业出具贷款确认书,合计银行授信金额37.16亿元。

实行科技金融创投联动补助,2015年以来,广州市投入双向激励补助14659.42万元(其中2015年支持7264万元,2016年拟支持7395.42万元),支持鼓励212家初创期科技企业引入社会资本约24.32亿元。

推动成立广州市科技企业新三板发展促进会。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1家,累计达345家,新增挂牌数及挂牌总数均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新三板企业中进入创新层35家,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新增挂牌企业净资产均值在北上广深中排名第一;首次开展科技创新券申报工作,支持本市行政区域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及创客。截至10月31日,广州市共有390家企业及创客申请科技创新券5693.34万元。经各区审核,共向390家企业及创客实际发放科技创新券5221.24万元,兑现616.96万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