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今年将新增就业12万人

滨海新区今年将新增就业12万人

■ 创业带动就业,从鼓励劳动者创业、鼓励企业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等方面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 依托塘、汉、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探索就业事项平台审核、电子流转、电子档案等信息化功能。

■ 完善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对各街(镇)、社区(村)在城乡就失业及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 组织安排一系列就业活动,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人群。

■ 充分发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院校的优势,形成企业自训、市场培训、公共实训的职业培训体系。

■ 与教体委配合,从学校开始开设创业课程,培育创业意识,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全体劳动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记者从滨海新区2017年就业培训工作会议获悉,今年,新区将紧紧围绕区域产业需求,以“率先形成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动态保持充分就业区创建成果”为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017年,新区新增就业目标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培训10万人;全年小额担保贷款放款金额达到6500万元,扶持创业人数0.44万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6个。

探索创业带动就业新机制

今年,新区将积极探索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机制。在政策上,研究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从鼓励劳动者创业、鼓励企业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在服务上,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区位优势,建立创业专家指导库,为创业人员创业提供专业指导服务。依托就业工作联席会,整合创业信息平台,初步建立涉及创业项目、创业政策、创业服务等一体的创业信息平台,最终建立从创业起步直到项目落地的全程创业扶持体系,切实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新区将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切实把就业服务延伸到百姓身边,依托塘、汉、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探索就业事项平台审核、电子流转、电子档案等信息化功能。探索建立贯穿劳动者职业终生的就业数据库,逐步建立涉及区域户籍人口的就业管理大数据信息系统。

为完善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新区将围绕创建充分就业、城乡就业一体化等区域就业培训重点工作,制定就业培训工作标准及就业工作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业务追踪、流程监控、日常检查、业务抽查等手段,对各街(镇)、社区(村)在城乡就失业及技能培训政策的经办流程、业务材料及办理结果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就失业登记管理及技能培训开班备案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就业工作业务经办能力。建立由调查监测制度、统计报表制度、就失业管理制度等组成的全面综合反映就失业现状和走势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单位用工动态监测、探索建立城乡就业、失业状况监测调查体系,逐步提升新常态下就业形势研判分析的能力,组织街、镇开展劳动力就业状况试点调查工作,科学、客观地判断本区域就失业状况、技能培训需求和发展趋势。

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

为确保就业,今年新区计划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系列就业服务活动,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确保企业用工,综合利用各类就业促进政策,减少企业缺工现象。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将技能人才的培养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扶持区域职业培训市场,充分发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院校的师资、设备等优势,逐步形成企业自训、市场培训、公共实训“三位一体”的区域职业培训体系。

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在坚持创业引领方面下功夫。探索早期创业教育模式。计划与教体委配合,在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育创业意识。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全体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担保等全方位服务。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发挥聚集、孵化和辐射作用。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打通融资渠道,推广“小额担保贷款与信用社区建设”联动模式。打造品牌典型引路作用,鼓励各区域结合当地特点,打造特色品牌,推广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