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训练营在南大开营

江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训练营在南大开营

今天,第三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训练营在南京大学开幕。训练营中,共有来自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等机构的12位创业投资领军人物受邀为专家评委;全省15所高校的30个入围国赛的团队共有一百多人参加。

大学生投入“互联网+”创业热情高涨

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表示,南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创新能力的拔尖领军人才为目标。在过去的两届大赛中,南京大学分别获得一金一银一铜和一金两银的较好成绩,第二届大赛的全国亚军项目产品Insta360全景相机在深圳双创活动周现场引起李克强总理的浓厚兴趣,并用相机与广大创业者留下全景合影。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全省共有137所高校组织的1.32万支团队5.3万人次报名参赛,是上一届的4倍。此次参训的项目,包括来自南大的四支荣获江苏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一等奖的团队。其中,若博机器人和吸波导磁材料备受瞩目。

鼠标大小机器人 拥有20多项专利

鼠标大小的机器人,“长着”4个小轮子,裸露着芯片和电路,却集20多项自主发明专利技术于一身。在这些参训项目中,南京大学在读博士李华京的微电脑鼠机器人让人印象深刻。

不要小看这拳手般大小的机器人,它加速、转弯、避开阻碍十分灵活,就像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记者看到微电脑鼠的一段视频:在五六平方米面积的一个迷宫里,没有人远程遥控操作,凭着智能的人工大脑、精准的自主导航、领先的控制技术,“背”着小电池的机器人绕过重重阻碍,在迷宫里闯出一条出路。而这就是若博机器人的一种。李华京说,由他创始的江苏若博机器人有限公司目前独立拥有机器人技术400多项,其中已获发明专利127项,主要涉及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4个领域。

从小就爱捣鼓魔方、机器人等东西的李华京偶然间发现,一位新加坡教授手上有很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正是国内缺乏的。于是他有了把这项技术在中国落地并产业化的想法,若博机器人由此诞生。通过技术转化和技术运营,这400多项专利目前已经实现了工业、医疗、教育和服务四个大方向的产业化。

“我是很固执的人,我认为值得坚持的东西一定会坚持到底”,李华京说,初创的公司面临很多挑战,技术再先进也有很多人不认可,“逐渐被认可被接受,这种感觉是最好的。”

不导电的“金属薄膜” 实现手机充值公交卡

通过手机App给公交卡充值而又不受手机电池辐射的干扰,这是如何做到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王鹏及其团队给出了答案:“这一张薄膜80%由各类金属组成,却不导电。它能让磁场的能量集中在这个薄膜里,从而避免后面的器件影响前面的磁场,或者前面的磁场干扰后面的器件。这是它最神奇的地方。”

由王鹏及其团队创办的南京先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先进吸波导磁材料、电磁兼容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材料工业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团队利用分子设计与精准调控,成功将电磁能量限制在特有的软磁材料中,并利用高分子材料技术实现了将电磁波以1.1 T的高磁通量在薄至0.03 mm的薄膜中高效定向通过。

“这项技术很难,国内有的企业花费了十多年也没成功。”王鹏说,国外也有类似薄膜研制成功,“但是第一、二代产品磁通量低,工作频宽比较窄,很多功能都不能实现。我们研制的第三代薄膜就宽多了,而且具有柔性,比较好切,能实现更多功能。”

这一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该类产品的垄断,能够有效规范电磁波的传播路径,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NFC通讯、无线充电、RFID等现代电子工业,实现传统电子器件难以实现的功能。目前已得到熊猫电子、OPPO手机、国家电网、泰宝集团等客户的认可并实际应用于其产品之中。

参训团队中,还有来自东南大学的全息3D智能炫屏、常州大学的非遗手工追溯体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超高分辨率光矢量分析仪……集创新的科技、文化、公益等元素于一身,这些参训项目涵盖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