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女性在互联网等领域创业者中占比高达55%

沪女性在互联网等领域创业者中占比高达55%

上海女性在政府管理、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日,市妇联等举办的相关论坛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上海女性在互联网等领域创业者中占比高达55%,上海女企业家约占全国女性企业家总数的25%。市人社局最新一份就业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女性创业活动率为11.3%,女性意向创业活动率为14.9%,这两个指标与男性的差距约1%。

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日益成为女性创业的热土。“想成为女老板,上海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传统的性别障碍在这里较少”……不少女性创业者认可上海的创业环境,在创意、设计等领域,她们的风采不亚于男性。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创业主题论坛、举办女性创业大赛等,助推女性融入创新创业大潮。

上海女性以主动状态创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闫宏微曾在全市范围对创业女性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72.3%的上海女性认为“互联网+”时代女性创业具有更大优势,58.7%的女性创业者认为上海总体社会环境有利于女性创业。 

 在上海,女性创业倾向哪些行业?超半数女性创业领域集中于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中29%从事批发和零售业,26.5%从事住宿和餐饮业,另有10%的女性创业者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7%在居民服务业,只有3.6%的女性创业者选择制造业,4.3%选择现代物流业。

从创业动机来看,20.4%的女性选择“更灵活的支配时间”这一选项,33.5%的女性不满意原工作环境或收入,14.7%的女性由于原有工作无法满足女性自我价值实现而选择创业,9.7%的女性期待为更多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与之相反,只有4.8%的女性由于失业或无法就业等原因被迫创业。可见,上海女性创业者更多的是以一种主动状态创业。

市人社局发布的一份2016年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创业”成为热词之一。创业者获贷人群中女性占31%,较前一年有所上升。上海女性创业大赛、“她经济”论坛等活动丰富多彩,女性创业活动率持续增长。

她们更适合“体验经济”

市妇联调查时发现,不少女性创业者提到“体验经济”这个词。她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女性个性特质在创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优势。

“消费者时代,沟通成为更重要的环节。”闫宏微说,互联网呈现情感思维、去中心化、体验经济和分享体验的特征,恰好与女性所具备的感性、多元化和乐于分享的特质相呼应,互联网给予女性充分释放天性和创意的机会。上海市浙江商会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周晓光说,女性更细腻,做微商、电商时,会更关注产品细节和用户体验,“不管你是上万人的企业,还是五个人的小组,不管你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有好的产品,就能得到来自全世界的订单。”

在专家看来,上海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与创业环境,为女性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闫宏微认为,上海强大的创新辐射和创业集聚功能,为女性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空间。密集的创新创业激励扶持政策与措施、良好的市场秩序、高水准的公共管理、发达的市场参与意识等,都为女性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和发展空间。在“零点有数”董事长、飞马旅创始人袁岳看来,比起男性创业者,女性更想通过创业去创造财富,当好领导者,她们希望完成女性传统社会角色的蜕变,追求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不妨考虑先结婚后创业

传统观念认为,家庭与事业不可兼得,对于创业女性而言,这一观念得到放大效应。调查发现,上海女性创业者中,未婚或未育仍占多数。数据显示:约有33%女性未婚,21%女性已婚未育,39%的女性已婚已育,另有7%的女性离异。

一些女性创业者提出,创业会让女性在消费和社交方面有更大自由。袁岳调查发现,对创业者来说,睡眠和闲暇的自由相对较少。袁岳说,上海也许是全国最“大女子主义”的城市,女性不妨考虑先结婚后创业,也更容易得到配偶的支持。

闫宏微在调查访谈中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全面二孩”政策颁布后,51.8%的女性表示会考虑或选择自主创业,这超出不少人的预想。女性希望得到越来越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而选择自主创业,成为女性创业的另一个倾向。她建议,鼓励女性创业、发挥才干,除创业政策的支持,一些配套政策仍需完善,如孩童的看护、老人社区看护等,这些能缓解创业女性的后顾之忧。

“85后小囡”把兴趣打造成事业

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未来

武康路是一条颇有上海风情的小马路,一排排梧桐树掩映着形态各异的老洋房。这也是“85后”女孩鲍颖长大的地方。虽然年纪轻轻,但是鲍颖在创业圈和艺术圈已有些名气。她是上海八号桥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海上艺术馆馆长,也是上海市工商联女企业家联谊会最年轻的副会长,曾获上海十大新锐青商奖。

“父亲希望我有稳定的工作,可我还是要闯一闯。”鲍颖说,她的父亲也是创业者,深知创业艰辛,并不希望女儿踏上这条路。“谁说女子不如男”,鲍颖硬是把兴趣打造成了事业,开创一片“文创天地”。

说到艺术话题,鲍颖眼睛发亮。最近她正在筹备一家生活美学馆,将高大上的美学变得生活化。网红啤酒馆、空中瑜伽、太极……她掰指头数着,“即便你不是艺术专业人士,在这里也能找到‘生活中的美’,享受艺术带来的美好。”

鲍颖的求学路和很多上海小囡差不多:从上海交通大学艺术设计系毕业后,去英国深造学习创意产业管理,学成回国后到政府部门实习。按照这一路径,实习后她会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长辈眼中,这是一条平坦的人生之路。然而,鲍颖却认为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从小爱画油画,培养了一些艺术鉴赏力。和父亲商量后,她决定在艺术道路上拼搏一下。2013年,她和朋友创立“海上艺术馆”,坐落在邬达克设计的爱神花园别墅群中。初开新馆,由于没有知名度,圈内一些知名书画家都婉言谢绝她的邀请。鲍颖另辟蹊径,从青年新锐画家中寻求突破。她的细腻认真给新锐画家们留下深刻印象,口口相传,鲍颖的艺术馆名声越来越大。

几年后,鲍颖打理的专业艺术馆有声有色,不定期展览海派名家书画作品和收藏品。可对她来说,这个艺术梦还能做得更接地气一些。

“海上艺术馆毕竟是个专业平台,面向大众我们能做什么?”她说,创业需要有互联网思维。她联系苏浙沪知名画家朋友,为宋词名篇配画,辗转邀请到知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将宋词翻译成英语。“有宋词,有翻译,有配画,我们试着打造一个‘网红’文创品。”经过精心准备,鲍颖策划出版的《画说宋词》出炉,没想到书一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更让鲍颖骄傲的是,这套《画说宋词》作为中文辅助教材,被送进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后,国内兴起传统文化热,鲍颖继续策划出版《画说唐诗》《世说新语》《山海经》……

一年前,鲍颖又和朋友瞄准了卡通动漫领域,推出文创产品。鲍颖拿下红狐狸“阿狸”的卡通形象授权。“阿狸表情包在微信的下载量是2亿多。”她说,如果将“阿狸”印入许多生活用品中,比如水杯、手机链、书签等,可以俘获“90后”“00后”,“抓住年轻人的口味,就是抓住了未来”。

“90后”珠宝女孩说赶上了好时候

创业时,感觉到自己在发光

最近,“90后”姑娘张佳慧格外忙碌,除了照顾生意,还得关注自己婚戒的进展情况——她要戴着自己设计制作的婚戒、头饰、耳环和项链,走进婚姻殿堂。这位上海市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与鉴定专业的毕业生,早在大二那年就投身创业,创办了上海熔灵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结合国际时尚,经营独一无二的个性创意定制首饰。2013年,选择走艺术特长生道路的张佳慧夺得全国绘画比赛金奖,被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录取。大二那年,一场创业比赛让她萌生了自立门户的打算。

“当初劝你留在老家当老师,结果非要一个人跑去上海学珠宝设计。现在居然还想创业?”听了张佳慧的想法,远在山西老家的父母犯愁了。毕竟,同专业的学生几乎都不用担心就业问题,还未毕业就会被老凤祥、老庙、通灵这样的知名品牌“哄抢”。可女儿却要去创业,妈妈讲话也有些不留情面:“怎么看你都像是要被人拐卖的……安稳的工作有啥不好?”

父母的话没错,珠宝设计行业竞争激烈,许多从业人员都是专业出身的硕士、博士,她一个职校小姑娘凭什么脱颖而出?然而,张佳慧凭着一股冲劲硬是坚持了下来。

“自从开始创业,黑眼圈、眼袋全来了,感觉自己一下老了好几岁。”为了创业,她常常东奔西走,起早贪黑。不过她却觉得,只要目标明确,做自己喜欢的事,一开始苦一些不算什么。

去年3月,张佳慧参加学校组织的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的创业课程培训,她的行李箱里装满用英语翻译好的商业策划书。当别人在景点游览时,她却一头扎进各种博物馆参观。在与英国教授交流中,她越发感觉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越研究就越被吸引,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朋友圈,家乡选择创业的朋友凤毛麟角,上海的朋友则很多都在创业,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创业大赛的消息。”张佳慧笑称赶上了好时候,虽然自己是个外地姑娘,却在上海时刻感受着鼓励与温暖。

在各项创业大赛中屡屡获奖的张佳慧,获得了不少资金支持。去年10月,荣获“第三届上海创业计划大赛”优胜奖第一名,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资助的30万元扶持基金。去年12月,她又得到玉佛禅寺慈善基金的15万元创业扶持资金。身边的朋友都很羡慕,也很佩服,说她的人生像是“开了挂”。

“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拥有自己的事业,还收获了爱情,我真的非常幸运。”不过,张佳慧认为,这样的幸运正源于不断付出与努力,会在创业路上一直走下去:“创业的时候,能感觉到我在发光。”

学霸妈妈自办音乐学校圆梦

有了同伴,音乐变得有趣了

“那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孩子们在走廊里快乐奔跑的画面。”位于长阳路的音联邦流行音乐学校里,48岁的龚裴英斜坐在靠椅上,回忆起七年前的一幕,脸上满是笑意。

2010年夏天,当了10年乐器行销售员的龚裴英辞掉工作,投入几十万元,在飞虹路上开了一家罗兰数字音乐学校,对儿童进行现代音乐培训。她笑着说:“生活的美好是共通的,开音乐教室,是为了圆我一个梦。”

音乐学校刚成立时,由于没有知名度,招不到学生,家长们替她着急。她找了一些朋友的孩子,连拉带拽第一批招了16个儿童。在龚裴英的音乐教室里,有钢琴、鼓、吉他、贝斯等,孩子们可以学习不同音乐风格的乐器,弹奏爵士、蓝调、布鲁斯、乡村等风格的乐曲。最让他们开心的是,音乐教室和以前的琴童生涯不同,并不是一对一教学,而是几人一组,拼成小小“演奏团”。有了同伴的陪伴、合奏,音乐变得有趣多了。

她很庆幸自己在上海创业,“上海的家长见多识广,有些孩子学了几年钢琴,觉得枯燥想要放弃,家长就把他们送到音乐教室‘玩音乐’。”

龚裴英的音乐教室每年要为学生开汇报演奏会。一位母亲看完孩子演奏后落泪,她拉着龚裴英的手说,“音乐让孩子更自信,看得出来他在享受音乐,我很感动。”家长口口相传,罗兰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多。从最初的1所学校、16名学生,扩展到5年后的8所学校、千余名学生,还在北京、深圳等地开了分校。

前年,她陪孩子赴美留学,还在欧美考察音乐教育。她发现,英皇等英国音乐教育认证机构的培训体系很科学。2015年,龚裴英在长阳路的互联网教育大厦里,办了一个上海音联邦流行音乐学校。她引入英皇流行音乐体系,在音乐学校推广。这次招生不局限于幼儿,对流行音乐感兴趣的成人也可以来“玩音乐”。“英皇流行音乐体系有量化指标,多少学时,学习哪些风格的乐曲……学习者对自己有更具体的规划和认识。”

龚裴英的另一个身份——学霸妈妈,有不少家长向她取经。她的儿子目前在斯坦福大学就读,跟着妈妈的规划,从小学习并享受音乐和运动带来的快乐。“孩子从小要快乐阳光,不要处处争第一,多点时间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她总是劝一些焦虑的妈妈,放下育儿的功利心,从小培养孩子爱的力量,今后发展会更快。在她看来,无论是音乐、体育,还是语数外等学习,都是共通的,要激发孩子自身的学习热情。

“音乐是有记忆的,希望音乐教室能留给孩子们美好的记忆。”每次听到《吻别》这首歌,龚裴英的思绪都会被拉回大学毕业时光;听到《耶利亚女郎》,又会想起校园时代的舞会,“要感谢音乐,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她说,等到学音乐的孩子们长大了,听到熟悉的歌曲时也会想起,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一群稚嫩的小伙伴,曾经在音乐教室,合奏着属于他们的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