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创客“扎堆”南京江北迷你硅谷 园区牵线搭桥解决老外“水土不服”问题

海外创客“扎堆”南京江北迷你硅谷 园区牵线搭桥解决老外“水土不服”问题

3日上午10点半,江北新区中欧迷你硅谷创新中心,瑞典小伙AlexanderPahlett来到3楼咖啡厅。在一个靠窗的座位上找到自己的项目经理陈乾后,他立刻走过去,热烈交谈起来。

中欧迷你硅谷创新中心,位于江北新区研创园内的扬子科创中心,由扬子集团与瑞典WINNOC集团联手打造。落户在此的每家企业占用的空间都很“迷你”,有的甚至只有两三张桌子,没有显眼的门头招牌,门口张贴的海报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项目。

“迷你硅谷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伦敦,倒不是说园区规模有多‘迷你’,而是在产业发展上高度聚焦。”迷你硅谷创新集团总裁助理刘译远介绍,目前,园区瞄准了医疗健康、养老健康、生命科技、文化教育、智慧城市五大发展方向,致力于引进来自瑞典、瑞士、德国等国家优势产业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世界著名大学的尖端人才。

针对外国人来华创业“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文化差异、人员招聘等痛点,园区通过技术转让形式,引进海外尤其是欧洲的创新资源,实现多边共赢。简而言之,海外创客只要带着技术过来,市场拓展、人力、资金、办公场所、住宿等所有技术之外的问题,都由园区处理。

AlexanderPahlett是瑞典ElementsGlobal公司的运营主管。该公司携6项创新技术落户园区。这些技术都与装配式建筑相关,有一种高新环保涂料甚至可适应750℃高温。“我们只需要把技术带过来,这边出资金、人力和开拓市场,这种模式对我们而言实在太方便了。”

与ElementsGlobal公司一样被吸引过来的,还有29个欧洲创客团队。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Prof.LaszloSzekely教授,去年10月带着其研发的血癌药物敏感性检测仪来到了园区。这种仪器可以为每位血癌患者提供一份“个性化”癌症药物治疗方案,时间只需3天,在欧洲已获得CEMark认证。落户后,园区根据Prof.LaszloSzekely教授的需求,投资80余万元为其建设实验室,并招聘了2位助手。目前,在园区的牵线下,该项目正与东大附属中大医院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来自芬兰奥卢市的MarkoHoynala甚至正和妻子商量来江北新区定居。

园区里的洋面孔越来越多,就连运营团队里也出现了不少留洋人士、“洋员工”。50多人的团队里,有3名外籍员工、15名海归人员。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在园区里,创客与运营团队的沟通顺畅且高效。

记者了解到,由于中欧迷你硅谷受企业欢迎的程度超出了预期,扬子集团计划打造规模更大的中欧迷你硅谷大厦,总建筑面积约12.3万平方米。大厦将引入美国LEED认证及WELL金级设计标准,建成后将成为江北新区超一流的示范型创新科技载体,计划2020年竣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