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强:高塔银线间的“创新人生”

朱国强:高塔银线间的“创新人生”

“我就是个电力工人,能为守护万家灯火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很知足。”和煦的风拂过树林,我们跟随青海省工人技术明星朱国强,来到西宁城北小桥沈那遗址附近的110千伏陶小1回输电作业现场。

远远的就能看到几个电力工人在铁塔银线间穿梭着,忙碌着。

37年如一日的工作,使得朱国强对输电线路的每一个细微角落了然于胸。乍看上去,这个粗壮的西北汉子,怎么也不像是个善于创新的技术能手。

“我们今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更换完成这基铁塔的引流搭接,所谓引流搭接,顾名思义就是在线路接头之间搭接牵力缓冲线,以减轻电缆在铁塔上的着力。”朱国强说。

作业现场,系安全绳、准备工器具、检查安全措施,几个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电力工人正通过软梯爬向铁塔,敏捷而娴熟。

“你看,铁塔上横担的那个梯子叫引流搭接梯,是我的最新发明呢,它能有效解决高空引流搭接工作中,作业人员身体不平衡、施工工艺差、安全风险大等难题。”朱国强一边指着铁塔一边说。

高空引流搭接作业最大的难题,在于高空作业时间长,工作人员没有着力点,无法保持身体平衡,累,自然不必说,安全隐患也很大。从地面上看起来倒没啥,其实很不容易。

“高空线路维护,不分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有故障,就必须处理,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在工器具上进行改造和创新,来规避安全风险,提高作业效率。”朱国强仔细的介绍着创新原因。

据朱国强介绍,他1981年参加工作,仅16岁而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以学徒身份懵懂进入这片未知的电力领域,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匮乏,恰恰激起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整天围着师傅们问这问那。跟师傅练,外加勤奋自学,硬是凭借执着,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

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生产实践,让朱国强发生了质的飞跃。“那几年的锤炼,填补了技术上的短板和理论知识的匮乏,能走上创新之路,得益于我这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怪脾气’。”朱国强说。

高高的铁塔上,电力师傅们还在忙碌着,朱国强时不时地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疏忽了安全,一切就无从谈起。”

朱国强的创新,已经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多年来,他不负自己高塔银线间的“创新人生”,先后完成30余项创新项目,18项创新还获得了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已受理4项发明专利,还有10余种工器具及工法在系统内部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在今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说到下一步的打算,他满怀激情:“我要激励团队开展更多‘高、精、尖’的创新,并积极争取创新资金和技术指导,确保创新成果能及时应用到现场作业中去。”

采访结束,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铁塔连接着一根根银光闪闪的电线伸向远方。在那高塔银线间,朱国强们步伐坚定地守护着万家的光明,实现着自己的“创新人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