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为创新创业者“釜底添薪”

通州为创新创业者“釜底添薪”

“荧光陶瓷片,国内只有我们一家有,我们有完全的定价权。”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的舞台上,江苏罗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雪方这样对外发布。今年,江苏罗化再一次创新转型,在荧光膜、荧光陶瓷片的基础上,生产出LED倒装灯珠,这让企业产品的应用范围拓展到显示器、大功率灯具、汽车车灯等多个领域。

创业成功,离不开创业者的坚守和奋进,更依托于创业所根植的土壤。从2013年10月创业伊始,江苏罗化用短短4年的时间,从孵化器里的一个小工坊蜕变成今日估值两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是通州众多人才初创企业依托“人才+金融”模式助力产业加速的一个缩影。

先行先试,为企业谋得“真金白银”

针对人才创业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渠道窄、瓶颈多”等难题,通州聚力机制创新,注重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人才+金融”新模式,以政策红利、“真金白银”为创新创业“加油”。

江苏拓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进行水处理膜材料、膜元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反渗透膜就是公司核心的高端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曹小青介绍,目前国内同行业80%的企业主攻超滤膜,而这种反渗透膜由于技术含量高、生产技术工艺要求高很少有企业涉足。去年,拓邦环保为该项产品申请专利,目前已成功授权3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有几项正在走申请流程。虽然进入产业化生产才短短两月,但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2000万元。公司创始人赵慧宇说:“落户通州以来,享受到市区人才政策叠加红利,我本人既入选了通州区‘510英才计划’,又入选了南通市的‘江海英才计划’,共获得扶持资金270万元。同时,我还在为下月省双创人才做答辩准备,这些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搭建平台,为企业寻得“伯乐”

人才渴求资金,资本寻找人才。如何让人才遇到“伯乐”,让资本遇到优质项目?通州以活动为抓手,搭建交流平台,最终实现人才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共赢发展。通州区委组织部会同财政、金融、科技等部门,定期收集人才创业企业融资需求,举办“人才+金融”合作对接活动,有针对性邀请知名创投、风投、券商机构和商业银行参会,搭建金融机构和人才创业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

2016年初,江苏亮的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春风带着他的眼视光健康管理系统服务平台项目参加了“人才+金融”活动路演,现场获得了南通国投下属基金南通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天使轮融资500万元。亮的光学是一家新型互联网+眼视光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大数据中心密切合作,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应用于眼视光学领域。公司是通州区“510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企业。吴春风介绍,企业已经和上下游的镜片、镜架企业以及眼镜店达成合作,整合眼视光产业链,健全传统眼镜店视功能建档、行为习惯纠正、康复训练等功能区。

构建金融链,为企业觅得“定心丸”

初创企业在风险预判、市场估值等方面经验欠缺,市场对人才企业的投资信心稍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州根据人才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综合施策、精准扶持,构建了“拨投保贷贴”金融扶持链。

“拨投保贷贴”即采取项目资助拨付、股权投资、贷款担保、提前放贷、财政贴息等五种不同的资金扶持模式,重点设立风险补偿池,建立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股权、债权投资风险补偿机制。

通州还以人才创业企业成长为核心,成立了创业投资中心,加快推进以金融街、金融港、创投中心为主体的“一街一港一中心”金融集聚区建设,加速资金、人才、信息在通州的集聚。目前,已落户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39家,管理资金46.5亿元,区域性人才金融支撑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当前,全区人才创业企业实现销售58家,其中,实现挂牌上市3家、进入上市轨道3家、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获深创投、中汇金、凯璞庭等风投机构注资23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