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用起来、产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科技资源用起来、产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促进了科技条件资源的管理与共享。科技部、财政部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抓好一批水平较高、示范性强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夯实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各部门、地方、单位也在规范科技条件资源管理、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为宣传各层面在推进科技条件资源建设共享中的工作进展、典型案例和经验成效,从今天起,本报开设“用好科技资源 支撑创新发展”专栏,通过典型解读进一步营造共享氛围、助力创新发展。

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种植户朱秋芳的果园里,尽管黄桃大多已采摘,林内依然是“夭桃如簇锦”。朱秋芳说,当初她知道黄桃收益不错,就尝试种了几亩,由于是单打独斗,加上对黄桃良种、种植良法了解不多,导致销售难、售价低等问题。

按照科技部党组“促进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农村基层扩散”“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工作部署,2018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以下简称平台中心)组织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等专家团来到井冈山,开展精准服务。平台中心王瑞丹副主任说,“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的综合优势,围绕井冈山对黄桃、猕猴桃、李子等主要果品栽培技术和规范的迫切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以期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中发挥效能。”

深入田间地头,设计“良种+良法”解决方案

井冈山市作为科技部定点扶贫县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2016年起,井冈山市人民政府把黄桃、猕猴桃等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主导产业。“目前几乎所有黄桃种植项目均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系机制,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入股、就业。”井冈山市农业局总经济师刘深根说。就如朱秋芳所在的茅坪乡,曾经的102户贫困户都参与其中,户年均收入近4万元。

尽管发展势头不错,但井冈山黄桃、猕猴桃种植存在技术水平偏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对此,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负责人、中国农科院郑果所副所长王力荣等专家为井冈山量身定制了简约高效的生产模式、体现地方优势特色的果树品种布局方案。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诊断、手把手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指导,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结合井冈山气候、土壤、水质特点,在园艺种质资源库中优选中蟠11号等优质蟠桃品种、李子新品种进行试种,带动精品果业发展,果品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脱贫摘帽后的井冈山市,重点推进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目前,井冈山地区种植黄桃8000亩、猕猴桃5000亩、井冈蜜柚1500亩、柰李1000亩,还有柑橘等特色果树。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负责人曹永生研究员说,通过科技资源精准服务,促进井冈山种植户加强田间管理和调整品种结构,逐步向“优品、珍品、极品”跨越,并最终实现本地“全年有鲜果、天天有鲜果”的目标。

目前,平台的资源单位还与井冈山市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特色果业联合实验室,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基地等,以科技巩固脱贫成果。

围绕当地需求,建立“资源+技术”服务模式

2019年,井冈山市农业、林业部门围绕当地种植、养殖业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更广泛的资源和技术需求。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了多种类型的生物种质资源,对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为充分调动平台资源,更好支撑井冈山乡村振兴,国家林木、水产等更多类型的资源平台也加入到为井冈山提供科技服务的队伍中。如国家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库专家在井冈山引种了香草兰、咖啡和可可等南方植物品种,并针对当地环境特点制定田间管理、温室升温改造和植物定植方案;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专家对当地稻虾养殖、大鲵育种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持;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专家对当地毛竹、油茶种植情况进行“会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方案。在平台中心组织下,专家们编写了《桃优良品种技术手册》《小龙虾稻田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等技术手册供当地技术人员和种植户使用。平台中心通过在井冈山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实践,逐步形成从需求调研、战略规划、资源引进、专家指导到技术落地的全流程、全链条“资源+技术”精准服务模式,这也是科技部平台中心在长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专题服务模式之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