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众创空间汇聚广州

24家众创空间汇聚广州

创新谷、创客街、YOU +、极地、289艺术park、黑马会、孵化创客公社……

越来越多的创客,开始从一张张单个出租的办公桌上开启自己的梦想。去年至今,模式多样的众创空间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所谓的众创空间,是孵化器链条中的“苗圃”,也是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当一个创业的idea萌发时,可以首先进驻这个“苗圃”。拥有不同经验和技能的创客为了创作,通过聚会来共享资料和知识。创业的想法成熟并公司化之后,符合条件的团队就可以进入孵化器了。

在广州,各类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数量不下百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众创空间共有24家,大多以互联网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此外,截至2014年底,广州市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8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6家(包括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家),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4家,省级孵化器8家,市级孵化器21家,本市孵化器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量达5344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达5.6万余个。

近年来,众创空间正凭借灵活、简单的特性吸引着大批创客,也为传统孵化器带来了新的活力。近日,《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公开征求意见。该政策将充实广州科技孵化器体系,将政策触角从单位伸向个人。

为什么要针对众创空间推出定制化政策?这要从广州独特的科技企业孵化服务链条体系说起。在孵化器体系发展过程中,广州坚持“大孵化器”理念,打造以孵化器为核心的“苗圃—孵化—加速”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传统孵化器大多以产业园等物理空间为主,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和服务优势,以服务创业团队和项目为主。

而创客处于整个孵化体系的最前端,与传统孵化器的服务对象相比,创客更为分散,“一张桌子就可以创业”的众创空间没有围墙,具有虚拟、共享的特征,更适合个体创客与初创团队。

广州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现有的科技孵化器政策主要针对创业团体与项目,让个体创客找到组织,就成了新政策的主要诉求。

“众创空间能够把创客聚集在一起,是孵化器体系的‘毛细血管’,瞄准众创空间,就能让政策传达到个人。”该负责人介绍,“创客政策”鼓励众创空间嵌入孵化器中,一方面,让孵化器的政策资源、技术资源、地理位置为众创空间服务;另一方面,让众创空间为孵化器激发创新活力。创客在众创空间中获得一定成长后,便可进入孵化器继续发展。

在具体内容方面,《措施》中对于创客而言,不仅可以享受“创客空间”提供的资金、场地支持,还可以通过“创新券”等方式免费使用一些公共实验设备。以往,广州市科技项目申报主要针对“有单位的人”,比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但以后通过众创空间,创客们也有“组织”依靠,也可以申请这些科技支持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