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融合的“创业者孵化器”

公私融合的“创业者孵化器”

“杰克,你老婆生了吗?”“哦!还没来得及跟大家报告:两周前刚生了个女儿!”

这不只是朋友间的寒暄。这是在有“创业者孵化器”之称的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的早餐会上,基金会总经理安东尼奥·康帕特拉与一个年轻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对话。这样的早餐会每月一次,大家互通信息、交换情况,基金会还会向大家介绍新近加入的会员。在记者参加的这次40分钟的早餐会上,大家鼓掌欢送一个企业家成功奔赴新西兰市场,欢迎一个刚加盟的动物饲料公司,同时还顺便为一个会员的产品做了推介。

这些企业家之间也不都是朋友。有的可能仅仅是点头之交,有的也许还是残酷商场上的竞争对手。但“寻求基金会的帮助”这个共同的出发点,使他们走进同一座大楼。基金会40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内,能容纳750名创业者和科研人员。

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已有25年的历史,是瑞士第一个培育科技初创公司的“孵化器”,也是欧洲最早的“创业者孵化器”之一。基金会是一个私人非营利机构,其使命是让创业者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成功实现公司的创新和技术转型。该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于日内瓦州和瑞士联邦科技和创新委员会,以及私人资金。

目前,有超过50家公司的250名年轻人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创业、创新。这些企业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安全、金融科技、数字化)、清洁技术、绿色经济(工业4.0产业、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生命科学、医疗技术等。多年来,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帮助初创公司筹集了超过100亿瑞士法郎的资金。

作为孵化器,基金会对初创公司发挥四大功能:其一是以低廉的租金、灵活的租期,提供设备齐全的办公地点。其二是提供行政和会计、税务、法律支持,以使创业者能够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主业,不为杂事分心。其三是教练、指导功能。基金会聘用6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为新手指点迷津、指路加油。其四是提供资金支持。基金会一般对一个创新企业的投资在15万瑞郎以内。以前,对新兴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者,业内有3F的说法,指的是以F开头的三个英文词:家庭、朋友和疯子。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现在成了第4个F。

基金会投入了资金,成为占额很小(一般不超过5%)的股东。基金会的再发展,也依赖于这些投资的收益。曾经最成功的一个公司,最终卖出了2亿瑞郎。所以,对加盟会员的选择很重要。每年大约有300家新企业要求加盟,基金会一般只能接受其中的15家左右,其中一半来自国外。基金会的主要考察点是拟加盟企业的发展规划、团队、市场、创新能力和内容以及商业模式。

为了让创业者能有适度的压力,不让他们成为肆意妄为的“宠儿”,基金会对提供的服务也要适当收取费用,但几乎是象征性的。例如,企业享受基金会一个10人团队的行政和财务服务,每年要向基金会交大约5000瑞郎。

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用的主要是国家、州政府的钱,但完全用私营方式运营、管理。总经理安东尼奥·康帕特拉认为,就公、私融合、相互补充这一点而言,在欧洲恐怕只有瑞士的体制能够做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