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 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良性循环

高交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 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良性循环

第十八届高交会开幕当天,中山大学与深圳光明新区管委会签订《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推动一批标志性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产生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在校区周边地区联合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通过联合共建科技园、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等模式,促进中山大学在光明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力推“双创”资源深度整合,这样的鲜活事例在第十八届高交会展馆内随处可见。在今年的高交会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25所国内外知名高校齐聚,展示高校科研特色、校企合作、产学研有机结合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相关的研究成果。

其中,清华大学带来了基于介尺度流体模拟的岩土基因检测等技术;武汉大学展出了新一代高效智能电动汽车充电桩、基于高精度北斗感知的车辆保险UBI的应用等几十项高新技术成果;南方科技大学带来了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便携式彩色眼底照相机等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带来了封闭式、可旋转的漂浮式光生物反应器,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中空纤维纳滤膜;香港理工大学带来了新型高效能水性储能墨水、高精度地形测绘计算模型;香港城市大学带来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等。

依托高交会,深圳大学的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研成果已经实现了产业化。深圳大学今年带来了84个科技含量高的参展项目,成为本届高交会高校展区的一大亮点。例如,在无人机领域,深圳大学的光伏巡检无人机系统具有光伏新能源电站无人值守全自动作业能力,还具备可靠自主航线飞行、超长续航时间等竞争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深圳大学带来了临床级关节镜冲洗液干细胞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制备、液态金属电路智能手环、工作于狭窄冠状动脉中的血管内超声探头等研究成果。此外,深圳大学还带来了虚拟现实影院系统及关键技术、碳纤维系列制品等产品和技术。

在信息技术与产品展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展台,33个由该学院开发的项目被制成展板和宣传页展出,“中医脉搏诊断系统”“现代编钟”“AR魔涂绘本”等项目前围满了前来体验的观众。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徐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深圳科技创新委员会、南山区科创局等部门与学院合作,依照产业实际需求,搭建了20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平台服务团队成员均为学院教授,这次参展的33个项目都出自在校学生之手,并得到了教授的指导。项目在高交会一经展出,就得到许多投资者的关注。

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离不开大学生的热情参与。本届高交会专门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展区,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大连等全国各地的高校创客团队展示其创新创业成果。众多项目首次在国内展出,涉及领域广泛。其中,天津大学烯加环保团队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控制技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肽聚团队”的新型肽基生物光电材料、香港科技大学于芳团队的胶囊式自动音乐泡沫给皂机——乐泡机等,在高交会上吸引了众多观众目光。

高交会正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助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理顺“政产学研资用”的关系,为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形成“科技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带动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