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钢铁煤化工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暨“可持续发展智库”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2017钢铁煤化工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暨“可持续发展智库”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办,中科康仑环境科技研究院承办的2017钢铁煤化工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暨“可持续发展智库”成立大会7日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朝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齐涛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实现钢铁和煤化工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各抒己见。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懿院士在致开幕辞时指出,钢铁煤化工是国民经济基础的主要部分,关系到国家总体工业水平和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地位。目前钢铁煤化工面临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钢铁煤化工行业在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学科发展的持续性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齐涛在致辞中表示,钢铁煤化工都是国家支柱行业,2016年钢铁产量8亿吨左右,煤炭产量34亿吨左右,占全球近50%。煤化工在我国化工体系占有重要地位,30%-40%苯、烯烃、乙二醇等产品均来自煤化工,我国以煤为主导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导的化工体系,在50-100年之内很难改变。因此,如何实现钢铁和煤化工可持续发展,如何在资源利用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对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齐涛称,我国钢铁行业世界第一、煤化工也是世界第一,但尚未形成中国大产业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及过程工艺4.0。通过我国资源利用模式变革,推动我国新材料、新能源、重大装备等发展模式的变革,为我国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绿色的产品,保证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这是过程所现在思考的主要问题。

在学术报告环节,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侯立安院士表示,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这同时给环保产业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在详细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等环保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后,他提出了我国环保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第一,环保产业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第二,环保技术要创新瞄准世界前沿;第三,环保产业发展立足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统筹规划助力环保事业蓬勃发展。具体建议包括:政府积极引导环保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激励政策及机制,打造布局合理的环保产业园区;大力引进和培育环保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结构;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朝飞指出,我国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环境承载能力超过和接近上限,3/4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亟待提升,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部分流域水体污染较重,工矿废弃地土壤污染问题严重。面对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现状,“十三五”国家将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执法,加快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评法》、《水污染防治法》的相继出台与修改,均明确提出大幅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并对“严重污染环境”入刑标准做了明确规定,我国环保司法建设也取得明显进展。

会上还举行了“可持续发展智库”成立和揭牌仪式,智库成员包括2位美国工程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40多位专家学者。中科康仑环境科技研究院林晓博士介绍,组织“可持续发展智库”的目的和主旨是,通过顶层设计保障新兴行业快速绿色发展,避免出现新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智库的建立,希望在有色、钢铁、石油、化工环境等相关行业,形成跨行业、跨地域长期交流机制,也希望智库能够为钢铁、化工、有色、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信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