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保障让就业创业不再难

兜底保障让就业创业不再难

困难群众享用“援助套餐”困难群众享用“援助套餐” 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走出困境,实现就业、创业,今年以来,我市多途径、多维度探索就业兜底制度,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实现“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目标,有效提升就业困难人员获得感、幸福感,帮助精准扶贫对象实现就业增收。

摸清底数,夯实基础

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电子台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增减变化情况。各区(开发区)准确掌握精准扶贫对象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并通过周报的形式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就业部门依据进度情况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精准调查,符合就业兜底保障条件的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共1330人,计划通过生态文明公益性岗位安置1600人,开办技能培训4510人。高位推进,保障先行

出台《关于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实施意见》,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一定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且处于失业状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农户”成员、失地农民、精准扶贫对象、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等五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套餐”。通过实施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等政策,动态消除家庭零就业。市、区(开发区)、街办安排一定的就业配套资金,用于困难人员就业兜底保障。

下发《关于在农村村湾开发生态文明公益性岗位安置精准扶贫对象的通知》,以村湾为单位,在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不含机场等规模拆迁区),开发生态文明公益性岗位2000个以上(有精准扶贫对象的村湾每湾一个),帮助未实现转移就业的精准扶贫对象(不包括民政兜底的扶贫对象)就地就近就业。每月按照我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由市财政局从扶贫专项资金、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和就业专项资金中整合列支。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对象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和精准扶贫对象就业意愿,实施精准就业培训,为有培训需求的精准扶贫对象至少开展一次免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实现精准扶贫对象培训全覆盖。强化转移就业服务,有序引导精准扶贫对象到企业、生态农业基地转移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对象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项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扶贫专项资金中整合;职业技能培训生活和交通补贴费用从扶贫资金中列支。多方联动,有效推进

各部门强化配合协调,实施“精准分类施策”,对有择业需求的,采取“培训直补”和“社保全额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已帮扶76名精准扶贫对象实现就业;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品牌人力资源公司,运用市场机制推荐436名困难人员就业。落实生态农业基地吸纳扶贫对象补贴政策,对一次性吸纳5人以上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生态农业基地,按实际吸纳人数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截至目前,我市75个生态农业基地已吸纳868名精准扶贫对象就业。

对有技能培训意愿的对象,依托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促进其稳定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市就业训练中心提供免费培训,市扶贫部门、金融机构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扶持。对通过技能培训、推荐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等措施,仍未实现就业的兜底保障对象和年龄偏大、难以实现就业的精准扶贫对象,依托农业、民政、市政管理、公共设施管理等部门和农村村湾,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目前,已在环卫、林业等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160人,在基层村(社区)开发劳动保障公益性岗位安置297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