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牧场一年入孵29家企业

独角兽牧场一年入孵29家企业

“独角兽”近来是最火的网络热词,所谓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说起“独角兽”,与其密切相关的就是“孵化器”。从“孵化器”出现在我国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绝大多数都是高科技企业孵化器。

作为科技产业的“培育”空间,随着人类科技的日新月异,孵化器亦一路升级,目前已逐渐迈向6.0时代。日前,本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位于广州南沙区香江金融中心18楼的“独角兽牧场”,这里充满“科技元素”,俨然是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公司格局。据了解,“独角兽牧场加速器”是去年5月广州南沙开发区携手微软中国、香江集团三方共同打造的孵化平台,截至目前,已成功入孵29家创新创业,吸引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找重工”等企业入驻,覆盖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VR/AR、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八大领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摄

名词解释

孵化器

“孵化器”模式发源于美国,它指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初创企业举步维艰时,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

孵化器去年南沙落地

多维度的产业式“孵化”

相比广州本地早年的创意空间、创意园区,位于南沙开发区的“独角兽牧场加速器”从外观的整体风格和规模上,更接近于全球或国内科技巨头设立在广州的华南总部。位于一楼的创新空间,其中心拥有一个同刚孵化的蛋壳一样的椭圆形元素;而位于18楼的“孵化器”类似于目前全球“流行”的科技公司设计,拥有办公区域、会议区域、健身空间、休息站;而不同功能区域之间,采用了颜色活泼鲜艳的小隔板或室内绿色植物间隔开,走进这里第一感觉是进入了科技企业。

企业孵化器在国内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通过为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经过25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持续增长,孵化能力不断增强。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创业孵化载体7533家,包括孵化器3255家、众创空间4298家;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22.3万家,累计毕业企业8.9万家,其中上市和挂牌企业1871家,占创业板上市企业的1/6。孵化器孵化了一批知名上市科技企业,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去年5月,“独角兽牧场加速器”在广州南沙开发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与香江集团三方“携手”下落地,瞄准的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及区块链等高科技领域。据了解,入孵团队能获得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支持,例如免费使用4~6个月开放式创意办公空间;独角兽商学院、创新路演空间、独角兽书局、iCloud商业街满足多样化需求;Azure云认知服务、物联网开发套件Azure IOT suit等最高价值30万元微软技术包;专属享有1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引导投资资金;对接国内一线投资机构、投资人;打造多元产业资源等。

独角兽牧场CEO冯建林表示,做“孵化器”最重要是从技术、资金以及产业资源三个维度为创业团队提供帮助,“过去是粗放式的孵化,如今已形成了产业的孵化。”

进驻孵化器,除了可跟培训导师、业界技术大咖、投资机构有沟通交流的机会外,各大团队之间也并非只在各自领域中“单打独斗”,他们在孵化空间能形成良性交流。微软中国战略联盟创新孵化运营管理总经理戴子珽表示,要把孵化打造成一个平台机制,容纳各种不同的创新能量和方向,让多个团队间能有上下游的互补创新,成为生态链的伙伴。

孵化器新时代

不满足做“二房东”

当前,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孵化器已进入5.0时代,有的平台更提出6.0版本。5.0时代是指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务已不再是以“点”的方式进行服务,而是将点串联起来形成面的闭环,主打服务生态和产业生态双生态。

据了解,独角兽牧场是承接广州市IAB战略落地的重要项目,除了有南沙区政府的强力扶持和多层面的利好政策外,也是微软落户广州的首个针对人工智能的孵化平台项目。“合作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从去年5月签订战略合作,距今不到1年时间已成功入孵29家企业,第二期的创新团队已准备在本月底进驻,”冯建林强调,“平台专注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方面进行孵化,只有在一个领域里深入扎根,并且深入理解这个行业,才能给科技团队提供专业的服务。”

“这里能提供微软的云服务是选择进驻的原因之一”,进驻这个孵化器的多个团队技术负责人对全媒体记者表示。据了解,作为合作方之一,微软Azure公有云的认知服务已有29个API,当中涵盖视觉、语音、语言、知识和搜索各大类,让应用团队借助强大算法优化效率。“找重工”平台的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团队未进驻孵化器前是使用某款云平台,今年1月正式进入这里后就是“免费”使用微软云平台了。“‘免费’是指每个入驻的团队都是一定的限额,在限额内‘免费’使用。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这里至少每年可以节省几万元的成本”。“找重工”创办于2015年7月,是国内首家一站式全品类工程机械租赁在线交易服务商。

同时,入孵团队会有微软亚太研究院的导师团提供的技术培训和咨询。

业内人士指出,早年的双创业、孵化园、创意咖啡等,园区和管理公司更多是扮演“房东”角色,随着广州IAB计划的实施,人工智能产业的推进以及传统产业的“智”造升级需求,作为AI产业的培育平台,广州高科技孵化器进入了亟待升级,与全球孵化平台“看齐”“接轨”的关键节点,“这样孵化出来的科技团队才能与全球科技企业同场竞技”。

面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

助团队创造产值将达100亿

外界看来,创业故事总能令人心动不已。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创团队都是充满艰辛与荆棘。“进驻园区,一方面是环境不错,另外是租金便宜。”一位从事新零售创业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接触过众多初创团队,他们都表示“成本控制对初创团队来说太重要”,即使是已具备一定市场的创新团队。

不过,进入孵化器也并非容易的事情,经历了早几年创业的“粗放”期,如今孵化平台、投资方对“创业”表现得相当谨慎。“对于入孵团队,我们会三方进行评估,规模尽量控制十几至20个团队左右。”冯建林表示,3~6个月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是能否再上一个台阶的节点。

据悉,独角兽牧场在三年内将吸引200家企业入孵入驻,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和智能硬件等高科技产业生态链,助使30家团队获取新一轮融资,创造产值将达100亿元。

目前,在全新孵化器概念中,提及社群生态、平台经济及产业链经济等术语,简单来说,就是帮初创团队“找项目”“找客户”。“在全球化的云服务商、性价比较高的办公空间、拥有产业引导投资资金、专业团队培训等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有如何帮助创业团队开拓市场。”冯建林表示。正如众多投资人所言,创业团队要懂得将产品“变现”。拥有庞大市场的全球科技公司,除了技术支持,它们本身也拥有众多客户、多个应用场景,对于创业团队来说也是一种丰厚的资源,从而真正实现AI产业落地、技术“变现”和市场投放。戴子珽表示,通过微软和“牧场”的帮助,不仅能为入孵团队铺开创新的第一公里,还可以帮助创新团队进行展示、交流,作出最后一公里的对接。

民营企业进入科技孵化领域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是传统企业转型“智能制造”之路。作为运营方,香江集团目前已形成家居、物流、健康和教育等多领域产业覆盖,能在不同行业为团队提供资源。“如智能家居,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传统家居企业本身有多年沉淀,两者的结合才能做好智能家居。传统企业要实现智能转型、产业升级,孵化器往往能带来最前沿、最新的技术,创新科技团队中亦不乏技术大咖”。

入孵企业成绩斐然

下一个风口物联网

作为专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孵化的独角兽牧场,尽管成立不到1年时间,但是进驻的入孵团队“实力”已不容小觑。其中包括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专注新零售领域的团队、有基于VR技术的家居在线平台、有致力于服务机器人研发的团队,更有专门做大型机械租赁领域的专业在线平台等。

在今年1月举行的天河区创新创业大会暨2017广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独角兽牧场加速器入孵团队“谷居VR”荣获成长组第五名。本次总决赛吸引了达晨资本、深创投、中大创投、粤科风投、分众传媒、琢石资本等超过100家一线投资机构及知名投资人亲临现场。据悉,谷居VR是一家基于VR技术的家居产品直供平台,在今年1月,宣布完成A轮2000万元的融资,由零点资本领投。

采访当天,全媒体记者在孵化器中发现了两台造型“可爱”的机器人。其中名为“小美”的服务机器人5.0版,原来是一台税务服务机器人,除了外观全新升级外,具有扫码支付、身份证扫描等装置,而研发团队更开发了A4 格式文件打印装置、套餐式服务、自动充电装置等功能。据了解,这家专门从事服务机器人研发、集成以及应用的技术团队广东美基沃刚“落户”独角兽牧场,而小美服务机器人系列经过三年的升级换代,已应用于国税系统、地税系统、电信系统、电网系统等。

对于下一个风口,独角兽牧场团队“看好”物联网,虽然物联网在全球乃至我国已发展了数年时间,但是一直不愠不火。然而,随着5G时代的来临,有望带来在物联网的“井喷”。冯建林认为,“物联网是一个物与物之间联网,而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是百亿级的。为什么我们现在尚未能体验物联网的优势,因为未真正的全联网。没有‘全联网’的物联网就是一个‘孤岛’,用户就只是在一个个‘孤岛’上使用”。

实际上,在物联网领域,业界最近也动作频频。近日,阿里巴巴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领域,并指出IoT是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阿里云物联网定位于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计划在未来5年内连接100亿台设备。微软宣布未来4年投资50亿美元专注于物联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