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大学科研该如何破局?

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大学科研该如何破局?

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一直备受瞩目。据悉,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美国在90年代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就已经达到了80%,而我国高校被转让、许可的专利占“活专利”的比例仅为2.03%。如何避免闭门造车、不看方向的科研浪费,以及低层次的科研重复等现象,提升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成为当代高校科技教育和科技创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月23日,南部地区大学科技园联盟科技大会暨大学科技园内涵式发展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我国科技部、教育部、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的专家以及各大高校的科技园负责人汇聚一堂,就如何解决科研浪费现象,推动创业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讨论。

基金战略:为成果转化插上翅膀

高校成果转孵化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以校友出资为基石,联合超过50家知名投资机构,包括天使基金、VC创投、产业资本、投行和券商等全资本链,发起设立了总规模达7亿元的西交一八九六创业投资基金。据悉,这些基金主要投资于TMT、医疗健康、工业4.0、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秀项目的团队,为企业符合和成果转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会上,清华大学科技园启迪之星副总兼上海公司总经理韩威表示,清华科技园积极配合学习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使好点子转化成基金。清华科技园让学生创意社团,到学校创新平台,再到科技园的创业载体实现无缝对接,使一大批清华学生创办的企业,例如蓝晶生物、紫晶立方等借助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的平台走出来。这些企业为后来的企业孵化提供丰富且持久的基金,助力老师和学生的成果转化,例如2016年清华校友总会和启迪控股合作,依托启迪全球创新网络,在各地建立“启迪清华校友活动中心”,并设立了水木清华校友基金。

双创教育: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国家科技园服务高校,利用园区优势,助力学校双创教育也是近年出现的新趋势。会上,韩威提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近几年来,更是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各项核心职能,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崭新维度。另外,清华科技园还在服务校友方面,构建出全链条、垂直化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友三创大赛,支持校友活动,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而复旦大学科技园总经理王伟则分享了复旦为实现课堂与市场实时对接的措施。据悉,复旦科技园积极推荐园区企业高管参与双创学院导师工作,参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并开展针对初创企业培训的创业企业训练营,以此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与政府、企业面对面交流。另外,为了能充分汇聚政府、学校、企业、金融等多种创新要素,复旦科技园创立了两个创新中心空间,以集成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搭建一个有梯度的技术转移转换体系。

校地合作:推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在顺德等地建立了创新园区,据悉,顺德创新园区由学校层面和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是华工科技园实现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师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也是近期园区的工作重点。在未来,顺德创新园区将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聚焦广东、顺德重点发展的新兴企业,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精密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释放科技资源的活力和创造力,以带动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

清华大学和清华科技园一直以来也非常重视创新生态的建设,致力于以校友资源为纽带,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打通创新的各个环节,以增进科技园的产学研用、地方政府的创新扶持以及国际上的交流合作。例如在地方创新扶持方面,采用与地方共建研究院和派出科研机构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成立启迪之星(青海)孵化器和新能源产业基金,建立政、校、企三方协同推进的立体式、互利共赢的帮扶体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