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创业生态

进一步优化创业生态

2013-2017年北京新创企业及新创科技型企业数量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为创业者搭建起了覆盖创新创业活动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但是在实践中诸如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不畅、产业链创业创新不足、科技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依然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京“双创”的纵深发展。

创业生态由创业群落和创业环境构成。创业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包含新创企业、相关企业、高校院所、孵化器、金融机构、政府六类种群。新创企业作为创业活动的执行者,是创业生态中的优势种群。近年来,北京新创企业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种群繁衍方式多样化,种群内个体年轻化、高质量特征显著增强。

六类种群以新创企业为核心通过合作或竞争构建起创业群落的基本骨架,在此基础上,技术、资金、孵化服务和产业配套资源在群落中源源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技术链、资金链、孵化链和产业链,推动创业群落的有序运行。总体来看,北京创业生态中孵化链运行情况较好,资源集聚能力较强。资金链整体态势向好,但受政策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弱。另外,技术链和产业链上各种群间的交互作用仍有待增强,特别是在产业链运行方面,北京大型国有企业占比高,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促进创业企业围绕大企业开展产业链创新创业,是当前北京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正如生物群落的运行需要光照、土壤等特定环境的支持,创业群落的发展也需要创业环境的支撑。现阶段北京创业环境两方面特点较为突出:一方面,以科研人员为主导的创业文化成为了群落运行的能量之源;另一方面,相对较低的隐性成本为群落高效运转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北京得益于丰富的创新资源、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人才、资本等创业要素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吸附能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但是,当前随着国内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的纷纷崛起,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对北京集聚各类创业要素构成了新的挑战。在资金方面,近年来,北京市新增风险投资机构数量锐减,2017年在京登记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仅为4.09%,远远落后于浙江(18.63%)、广东(15.92%)、江苏(6.28%)。而就在2015年,北京市登记注册的创业机构数量还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高达17.49%。在人才方面,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地区近期纷纷出台人才新政,大力引才引智。未来,随着国内东部、中西部等地区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从而对北京创业生态的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2014年北京创业生态中新创企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当年全市新创企业数量17.81万家,同比增长高达56.4%。但是,自2015年以来,北京新创企业数量增长率持续回落,并在2017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现象,同比下降12.7%。在新创企业出生率增速持续下滑的同时,种群的死亡率却在不断激增。结合我国新创企业年龄特征,企业成立第四年进入“死亡谷”,在4-9年种群死亡率将始终维持高位,由此推断,未来五年北京创业生态种群的规模增速将呈现回落。此外,由于孵化链的日益完善,孵化器在助推新创企业出生率提高、成长速度加快的同时,也使新创企业的死亡过程不断加快,极大地缩短了新创企业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

伴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全球正在孕育和兴起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背景下,颠覆性技术所塑造的全新创业环境对产业领域、创业模式等创业活动将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创业活动实践的能动作用也会使创业生态发生改变,引领创业生态向更高层次演进。在此背景下,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原始创新策源地,生态系统内高校院所、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众多,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纳米材料、机器学习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发展基础。近年来,北京市政府还积极推进“三城一区”建设,探索设立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着力构建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五位一体的创新链。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颠覆性技术的涌现将成为引领北京创业生态质量并进的关键路径,同时它也将是北京创业生态区别于其他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标志。

总体而言,北京创业生态运行良好,功能日益完备,为促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生态系统中诸如技术链运行低效、资金流循环不畅、产业链创新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外部竞争加剧、内部新创企业增速下滑的新形势下,北京还应从三方面进一步优化创业生态。首先,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能量流动系统。其次,完善以资金闭合流动为抓手的物质循环系统。最后,优化以区域合作为基础的开放生态系统。

(作者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