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二线城市成毕业生创业新地

中西部二线城市成毕业生创业新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之下,中西部二线城市正在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新地。

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西南区域经济体和中原区域经济体的2014年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均为2.3%)仅次于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5%)和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体(2.4%)。

不仅如此,过去5年大学毕业生创业集中分布地区的前3个地区中,除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以外,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中原区域经济体、西南区域经济体始终占据一到两位。其中,西南区域经济体2010年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更是位列榜首。在201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部分,中原区域经济体(4.6%)与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并列第一。

北上广深以外,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潜力是不少大学毕业创业者所看重的。

2013年从郑州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的陈鹏,在北京一家大型传媒公司工作1年多后,辞职回到了郑州,开了家自己的影视工作室。给《泰囧》、《分手大师》、《亲爱的》等众多热门影片剪过预告片的他,想把带有互联网思维的视频制作带到郑州去。

“回郑州机会更多,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衍生出来的互联网营销等却并没有下沉到很多二三线城市,比如郑州这样的城市。但这些城市肯定是有发展潜力的,需要有人带头去做。”陈鹏说,“反正成本不高,先试试看效果。”

在今年6月举行的一场武汉成都双城“创客”交流会上,成都市市长唐良智表示,中国创新创业版图基本形成了北上深加成都、武汉这两只新生力量的“3+2”格局。

高校及政府的扶持也成为以上城市成为毕业生创业选择地的重要因素。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据该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卫飞飞向记者介绍,该校从2000年开始就举办各类创业竞赛,2010年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后成立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让学校的教务、团委、招生就业、科技园等部门协作,全程指导工商注册,同时为已注册公司做配套服务。“学校没有刻意限定学生选择自己的创业地点。只不过现在成都的环境很支持创新创业。”卫飞飞说。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徐科很看好成都的创业潜力:“成都的生活压力和环境相对一线城市来说会好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大量政策来吸引人才西进,而且成都本身也有一定创业基础。”

但中西部二线城市在创业浪潮中仍然面临资源不足、人才外流等短板因素。

抱着“要创业就到最尖端的地方去”的想法,今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黄震昕选择了去北京创业。黄震昕表示,虽然像成都这样的城市的发展趋势一定会越来越好,但就目前来说,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很少,人才供给上也劣于一线城市,“这些因素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

武汉鸣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欣欣认为,相对武汉等二线城市,一线城市企业的付费习惯也好很多。不过,囿于“北上广深”的高运营成本和许多成员为在汉大学生的现况,王欣欣表示暂不会考虑“出走”武汉。

武汉一水果O2O第三方公司创始人则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受限于本地有限的资源条件,待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他的公司会进军一线城市市场。

二线城市发力推进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让宣洁失去在武汉、成都投资发展的信心,她认为二线城市就像是创业洼地,价值还有待被充分挖掘出来。徐科则表示,相对一线城市密集的投资圈子,二线城市的资本力量和影响力的确还比较弱小,“但我相信这些短板迟早都会补上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