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空间不能只提供工位

创客空间不能只提供工位

在中国,创客创新被认为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从去年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国政府已经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据统计,近两年,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了非常多的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仅国家级的众创空间就接近500家。

而技术的进步,也让创客的开发过程比以前更容易。

4月13日,在深圳举行的2016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同时举行了一场名为“The Next:创客的智能互联新篇章”的高峰论坛。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围绕创客面临的新挑战——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展开热烈的讨论。

深圳曾经调查过这个城市的创客群体。深圳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封昌红说,大概70%~75%的创客背景是工程师,10%~15%是设计师,还有5%~10%是做市场的。

很明显的是,工程师、设计师和做市场背景出身的创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加速器就是希望集合不同背景的人,让他们可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封昌红说。

电子创新网的CEO张国斌跟一些创客空间和创客都接触过。他感触最深的是:创客需要的不仅是提供一个工位或者资本,他们最需要的是能解决各种问题的支持。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对此深有体会。

去年英特尔宣布在中国投资1.2亿元启动“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杨旭总结了这个计划一年的进展,并表示,整个创客产业链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对接”,从创意到原型,从原型到产品,再找到合作伙伴进行规模化以及持续保持创新,每一个环节的“对接”都相当重要。

杨旭形象地总结这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一是从0到1,就是如何从想法到模型;二是从1到100,就是模型如何真正进入市场去验证,做到规模化。

而要实现对接,杨旭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创客文化氛围。

有一次,杨旭来到一个创客空间,空间的负责人告诉他:每天就来七八个创客,“创客太少了”。

所以,在这次的峰会上,英特尔宣布启动“创客爆米花”计划,加大力度支持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杨旭解释,因为爆米花的烹制过程就是不断爆发的过程,就像创新的热情一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万众创新’要体现‘万’和‘众’,这个‘大’就是更多人来参与。”

詹姆斯·杰克逊是《美国最伟大创客》真人秀节目的制片人。在最开始做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也不知道这个节目会拍成什么样子。实际上,他们接触到的创客形形色色:年龄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背景不同,想法也不同。

但在拍摄过程中,他们发现,世界各地的创客有共性:创客是一群有愿景的人,想成就事业,在不停摸索一条创造的道路。他们总是在学习新的事物,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创客。

杰克逊已在中国待了两周。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处都可以感受到创客的热情和能量”。

这些中国创客的“愿景多种多样,他们看到了社会上有待满足的需求”。杰克逊说:“他们的创客项目社会价值非常大,这是钱的部分;当然除了钱以外,创客的社会项目价值也非常大。”

杰克逊也认为,创客文化的培育需要非常好的生态系统。而这个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一些大公司来确保创客能够更好的利用开源,不断降低创新的门槛,能够帮助人们更加轻而易举地进行创新。比如,英特尔提供优秀的计算平台以及开源软件,来帮助创客在这个平台基础之上来围绕着他们的想法进行创新,把他们的愿景转变成为现实。

创客文化的培育需要政府的支持。

封昌红认为政府的支持应该是“真金白银”。她认为,创客在初期的时候,没有金融机构愿意帮助他们,这也是他们最难的时候。政府应该在这个时候雪中送炭。

创客要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创客的创新就是颠覆原有的事物。新华网副总编辑兼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经理申江婴认为,“监管思路要转型”,政府应该打造创客持续发展的生态,把更多的事让市场主体去做。

创客同样也需要“工匠精神”。杨旭说:“创客要有当年爱迪生的精神,哪怕做了1000次只有1次成功。要有更多的大胆参与,不要怕失败。”

“真正从0到1的过程,凡是参加过创客的、有过创业体会的都知道,没有百转千回、九死一生的经历是不能成功的。”申江婴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