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创业大街点了杯咖啡,对面小哥晚上去洗浴中心,白天创业拿投资

我在创业大街点了杯咖啡,对面小哥晚上去洗浴中心,白天创业拿投资

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挖掘机销售人员想做互联网,带着团队住在洗浴中心,一边洗澡一边解决早餐夜宵,他连续尝试了几个项目,最终带人进驻车库咖啡,选择用移动互联网卖二手挖掘机,终于成功拿到投资。

这听起来带有某些传奇性的色彩。但如今,人们更喜欢交流“拓荒族的倒掉”,它被定义成“资本寒冬”的一个注脚反复谈论着。但拓荒族活动主管熊式文否认了倒闭的说法,称仍然营业,只是后期计划重新装修,并推出新的互联网产品。

这与外界期望它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那些失败的项目也更多被作为一个个缺乏审慎的个案,提醒着那些冒进的创业者:这里并不仅仅是“二手挖掘机传奇”和“风平浪静”。

大街上交替上演着两个版本的故事,一种死亡,一种新生。就在“拓荒族倒掉”的传闻被认为是创业退潮的证明时,一个刚从迪拜回国的创业者,昨天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获得了投资意向。这里是否真的发生了某种颠覆性的改变呢?

我们试图重新考察中关村创业大街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咖啡馆。在阵发性的热潮退去之后,这里正在上演的故事,意味着什么。

互联网的圈子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业服务者认为,有一个道理不言自明,中关村创业大街也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市场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将那些不属于这里的人带回了他们该去的地方。

孟一廷穿过狭长的走廊,进了前厅,吧台拐角处正对的门口,一群游客推门而入。这里是中关村创业大街,孟一廷是3W咖啡的经理。每天早上,当这条街的咖啡馆们各自开门营业,创业大街的一天随之开始。

通常早上8点,根植于创业大街的创业者们进入咖啡厅,沿楼梯拾级而上,到三楼孵化空间着手准备当天的工作。

10点钟,除了出去参加活动的,所有工位几乎全部到齐。与此同时,一层散客区和二楼会议室逐渐坐满了各式各样的人,咖啡馆里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升腾起来,大部分人都在谈论互联网。孟一廷和他的同事们端着总理同款咖啡,路过走廊里的显示屏幕,将茶点放在顾客的桌子上。

屏幕里播放着3W董事长许单单接受采访的节目,内厅的墙壁上挂着互联网大佬的肖像照,在前厅,店内摆放着一个延绵的书架,陈列着相关书籍,有一面纵墙那么长。所有的陈设,连同置身其中的人,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感受到,就像3W的slogan说的那样:这就是互联网的圈子。

孟一廷已经在创业大街待了近两年,亲眼见证了这条街的前世今生,但他声称自己不懂互联网。2014年6月16日,只懂咖啡的孟一廷离开星巴克,被挖到3W上班,担任副经理。彼时的创业大街,专门的创业咖啡馆只有3W和车库咖啡两家,北京互联网圈的创业思潮已经开始萌芽。人们聚集在咖啡馆里讨论创业、风口和趋势,不断有人在咖啡馆里见到投资人并拉到投资。到年底,创业大街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的聚集地。

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3W喝了一杯拿铁。这天过后,3W咖啡连同创业大街的知名度从行业扩展到全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在创业大街。学生、商人、创业者、投资人、各地政府的参观学习团队、老外,人们在这条220米长的街上走过,集体参观一种属于未来的可能性。咖啡馆里的桌子不够用了,大厅一时间有些嘈杂,3W的日流水激增了好几倍,总理同款咖啡杯卖到断货依然供不应求。5月到7月,12位店员先后累趴下7个。

关于创业的各项活动开始多了起来。黑马会、36氪、Bingo咖啡、中国投资人中心等孵化平台里,创业者们站在舞台中央,向在场的投资人和观众路演。每家的特色各有不同,比如车库咖啡晚间的“拍砖会”,观众们听当事人讲述自己的项目和产品,提出质疑和改进的意见,互相交流。有关互联网的热情从一间咖啡馆到另一间咖啡馆,总有人在打样时还在高谈阔论。

与之相对应的,跟风的人开始显现,下半年,资本市场震荡,投资人变得谨慎,一些存在泡沫的项目逐渐失血而死,真正有潜力的团队开始浮出水面。

“现在不靠谱的人慢慢少了。”孟一廷看着那些为创业而创业的人搬离创业大街,留下来的都是些真正做事的人,这让他感到一些欣慰。

与此同时,3W的日流水是2014下半年的两倍以上,每天来创业大街参观和交流的中外人士依旧络绎不绝,这表明了资本寒冬下创业热潮正在从疯魔回归到2014年时的正常火热水平。孵化空间的名额被有前景的项目团队占满了,投资人的评估越来越专业、审慎,大部分都在孵化团队的指导下获得了一下轮融资。

久而久之,孟一廷明白了,“真正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项目,才是靠谱的,供应不是中心,需求才是中心。”2015年10月以后,不断有好项目拿到融资,搬到创业大街来办公,他这样形容它们。

2015年12月15日,创业者董颀带着自己的项目“活动天下”入驻3W孵化器,从此与孟一廷有了交集。董颀于11月拿到融资,因为觉得创业大街氛围很好,选择来这里发展。他在做的是基于微信的俱乐部推广服务项目。

冬天,创业大街的人们裹紧了衣服,快步从街道走进咖啡馆,点上一杯热饮,在室内围着桌子讨论项目。董颀跟团队坐在三楼的工位里,拉着3W孵化器的人员咨询法律服务和团队协作方面的问题,入驻的创业者们彼此之间也有交流。室外的阴冷和室内的热火朝天形成对比,久而久之,就会生出一种“一切都刚刚好”的错觉。

这时的创业大街,人流不再像夏天那么拥挤。董颀觉得,创业环境变得冷静了,但大家的热度并没有减弱,反倒对未来的期望更高。

“不是资本寒冬影响了他们,死掉的项目本身就存在问题。”他跟周围人交流对于“资本寒冬”的看法,大部分的人跟他抱有同一种观点,现在才是创业大街最好的时候。

平台

过去两年成长了非常多的创业公司。创业不再是指两年前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现在,中关村到处是涉及大数据、智能软硬件相关的公司。

春节过后,创业大街的咖啡馆逐渐恢复了人流。李娜(化名)推开Bingo咖啡的门,进来,跟店员们打了一个招呼,径直朝二楼办公空间而去。她戴着眼镜,长发披肩,言谈间有一种笃定的气质,相当干散利落。最近,她的项目刚刚完成300万天使轮融资。

“95%的项目是要死掉的。”她说起话来发梢微微摆动,仿佛带着某种节奏。这个数据仅凭个人判断,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不论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这是他们普遍的感受。

2015年,李娜跟她的合伙人开始自主创业,在Bingo咖啡租了几个工位。期间参加了创业大街某机构举办的一期孵化培训,使用免费的办公场地,结束后又搬回了Bingo。在培训中,她第一次想透了什么是商业创新思维,这是她以前的知识盲区。

上半年,随着在全国范围内出名,创业大街逐渐涌入各样来历的人。人们围在投资人和创业导师身边,将分享会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她出入这条街上的任意一家咖啡馆,一边旁观台上的人或张扬或内敛地宣讲自己的产品,和着一片掌声,在心里给出自己的判词。10月之后,盲目创业的人越来越少,过来路演的项目渐渐都接了地气。此时她已来不及多想别人,工作和午餐的间隙,所有时间都拿来过自己的融资计划书。他们的项目已经开始拥有稳定的付费用户,正在开始探索其他的盈利模式。

过去两年成长了非常多的创业公司,创业服务开始升级,互联网开始变成一个工具,中关村到处是跟大数据、智能软硬件相关的公司。

作为创业大街中相对还算顺利的创业者,李娜亲眼看着曾经坐在一块的朋友逐渐收拾铺盖走人,问题是五花八门的,但真正有意思的项目,绝大部分都活了下来。这让她在焦虑之余,可以拿出一部分自信来保持淡定。

所有在创业大街待过一年的创业者,或是工作生活在附近的人们,都见证了这条街从最初的热闹到中间的喧嚣乃至现在的平稳。市场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将那些本不属于这里的人带回了他们该去的地方。

孟一廷在今年2月见到李春阳。李于去年归国创业,在6月份拿到种子轮天使投资,11月份在创业大街路演,有感于创业大街的环境,今年2月初入驻3W孵化器。他做的“虫洞翻翻”是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多语种翻译平台,已经是京东和百度的官方服务商,并于2月4日获得腾讯科技报道。在李看来,创业大街的媒体资源和创业孵化的专业程度,对他们带来了非常关键的帮助。

孟一廷对李春阳和董颀的观察是,他感觉他们跟下半年进来的部分创业者一样,“知道怎么创业,会创业,知道找谁,更成熟。”

由于经常举办活动,有时候孟一廷会到Bingo、拓荒族等咖啡店里借几张桌椅。每次走进这些咖啡馆里,总有一些面孔不见了,但几乎每家咖啡馆,都还有熟悉的人在聊天、谈工作。

“这才是正常的市场规律,该倒闭的倒闭,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活下来,不需要虚假繁荣,现在才是良性的兴旺。”

创业者中心

个别的孵化器和创业咖啡馆倒闭了,这是正常的现象。创业是概率很低的事件,不到百分之十的人会成功,但是创业失败之后还会有人继续创业。正是这种创业精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站在车库咖啡门口向内望,一眼看去,仿佛置身大学自习室和网吧的混合空间。一水的长宽桌齐溜溜摆着,插线板从室内天花板上垂钓下来,落在桌面上,这个设计别具一格。创业者们坐在里面,摆一台电脑,要么安静地做事,要么跟桌对面的人谈笑风生。但整间咖啡馆并不显得过分喧哗。

车库咖啡成立于2011年4月,全天24小时营业,只需点一杯咖啡就可以坐一整天,晚间加收30元还可以通宵。作为一家提供开放办公平台的创业咖啡店,这里有可以免费使用1G的超快网络,投影仪,打印机等,创业者还可以整桌租用工位。到目前为止,这家咖啡馆已经营了五年。

几乎每一个驻扎在这里的创业者,都会听说发生在这里的传奇。IT男们坐在深色的桌子边,略带惊奇地分享关于互联网挖掘机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位挖掘机销售人员想做互联网,便来到北京,创业屡屡失败,搬进车库咖啡前,晚上带着团队住在洗浴中心,一边洗澡一边解决早餐夜宵。后来,创始人带着团队进驻车库,又做了两个项目,最终选择用移动互联网卖二手挖掘机,终于成功拿到投资。

孟一廷当然听说过这个故事。不仅如此,他还见证着这条街上咖啡馆们的兴衰。

最近,一家名叫拓荒族的咖啡馆被媒体报道倒闭。但拓荒族的活动主管熊式文称,目前仍然正常营业,只是后期计划重新装修,同时推出互联网产品。

他曾经看着两家无法盈利的咖啡馆关了门,不知道是倒闭还是撤店,一夜之间,新的咖啡馆又开起来了。大部分咖啡馆初期经营困难,但坚持下来,比如车库和3W,现在都可以自负盈亏。

车库咖啡的创始人苏菂随后创办了YOU+青年社区,并将车库咖啡打造成了一家创业孵化平台,提供投融资、无息贷款、媒体报道等帮助。

这些变化,正如3W咖啡CEO宋永成所说,创业咖啡馆正体现出明显的专业化,这是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3W、车库、36氪,这些生于创业大街的企业们一个个存活下来,随着创业大街上创业热潮的萌芽、发展乃至回落,扎扎实实地成长了起来。创业咖啡馆和创业服务行业的优胜劣汰,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规律,在纯粹的市场环境中培育出了一批增长良好的企业,更倒逼创业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

只有根植于创业大街的人才知道,去年上半年的热闹透着刚刚兴起的羸弱,现在才是创业大街迈进正规的景象。

3W联合创始人、拉勾网CMO鲍艾乐对这一点感受颇深,她认为,中关村创业大街里这些优秀孵化器的专业程度和水准,代表着全中国的标杆。

董颀的感受同样如此。创业以来,他在见过形形色色的机构之后发现,创业大街的孵化器可以提供的帮助更多,会真正考虑一些东西。这也是创业者们扎堆在这里的原因。

2月28日,我在3W咖啡见到了一位不愿透明姓名的男士。他在国外工作七年,回国创业后,做出一款细分领域电商产品,前几天刚刚进入创业大街,已经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晚上十点,咖啡馆准备打样,他坐在3W咖啡的桌子上,若有所思地看着电脑。投资人想投的钱比他自己的估值低了一点,这个问题让他头疼。

服务员进入内厅,开始收拾桌子,但他不为所动。双手敲着键盘,他还在权衡,是否接受这个估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