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探索“师徒创新创业”新模式

高校探索“师徒创新创业”新模式

今后,安徽省高校或将建立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俱乐部”,为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并且探索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师徒创新创业”新模式。昨天,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印发的《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透露诸多内容。

[规划] 培养复合型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专业人才

根据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要在今年12月底前,其他高校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涉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项制度、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其中,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希望加强高校顶层设计与校内协同,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培养一批复合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人才。

建设一批专业化服务机构,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

采用兼顾市场化运营手段的多种转移转化模式,支持创新创业,激发科技人员从事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性,提高科研质量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益。

[服务] 高校将建立各种形式的 “创新创业俱乐部”

据悉,高校将建立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域建设专业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众创空间,为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研发、孵化空间、信息网络、法律服务和资本对接等服务。

同时,整合校内各类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与市场化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在信息、人才、孵化空间、技术转移平台载体等方面的共享、共建力度。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共建技术转移机构,积极创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在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组织高校技术经纪人联盟,采取特邀讲座、案例研讨、实例调研、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着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技术转移转化人才。

并且,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经理人培训课程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校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

[创业] 探索并打造 “师徒创新创业”新模式

高校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专业课程教育及培训工作,与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培训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组织高校青年教师和高年级研究生深入地方、企业一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探索并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师徒创新创业”新模式。

结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步伐,组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支持学生开展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加强创业指导,对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对正在创业的学生,给予项目孵化、金融服务支持。采取专利许可等方式,向学生授权使用科技成果;推进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建设。

为拓宽社会资金参与渠道,将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形式引入产业类资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并且,通过组织成立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天使投资、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参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向各类基金会等社会团体推介高校科技成果,吸引其以自有资金支持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