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家热议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

昨天,“全球视野下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与会专家表示,目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教育定位不明确、学科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等不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该注重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所谓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就是指能够挖掘知识产权的“含金量”,“将纸变成钱”的人才。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单晓光表示,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是需要融会贯通工科技术、商业市场、法律权利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当前界限分明的学科设置下,培养复合型人才仍然存在障碍。比如法律系学生很少有金融学基础,对法律、金融精通的,又很难拥有理工科背景。

知识产权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据介绍,英国牛津大学每年只申请约100个专利,但配备了一支92人的知识产权队伍,其中包括45名理工科博士和13名MBA。加州大学知识产权团队超过200人,知识产权年到账金额超过1亿美元。而在每年“出产”数千个专利的中国高校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却屈指可数。

为补上这块“短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创办的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学生。单晓光透露,在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课程设计中,已经有意识地将法律、经济、管理等课程融合起来,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