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双创”新使命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扛起“双创”新使命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在“双创”热潮的带动之下,全国市场主体增长迅速。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新登记市场主体887万户,同比增长13.2%。其中,新登记企业291.1万户,同比增长11.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80.9万户,同比增长14.8%,增长速度明显提升。

7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为创新创业再燃一把火。

以更务实的方式创新创业

产能过剩、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在很多专家看来,实体经济相对“萎靡”,是掣肘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我国经济重心应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质量上,让实体经济拥有更多“源头活水”。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制造业的“获得感”,让实干者有干劲,是本次《意见》的新使命,无疑为实体经济振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杭州木头盒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贝振权对《意见》的出台感到很兴奋。他自认是国内“双创”的弄潮儿,2014年4月,在即将毕业时,贝振权入驻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开启了他的无线电创客生涯,开始设计机器人配件、开源硬件等产品。

“现在很多创业者面临融资难等问题,不少人说创业‘咖啡’凉了。对于我来说,创业‘咖啡’一直温热,选择做实业是以一种更为务实、踏实的方式,在‘双创’热潮中开辟一条道路。”2016年,贝振权来到杭州北部软件园,开辟创业“新战场”。自创业3年来,他一直立足实体经济,投身制造业,与企业、学校等机构对接业务。

贝振权告诉记者,他周围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在“脱虚向实”,都在试图寻找更为务实的方式,致力于将创新创业与实体制造业直接联系起来。

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借力“双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实体经济的破局之策。

首钢集团是一家以钢铁业为主的制造业企业,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国内外制造业遇冷的环境下,首钢集团一心谋求改变。

《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深度实施“产融结合”,也是首钢集团的突围之道。据首钢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首钢集团利用旗下的基金公司,领投了国内最大的钢铁全产业链电商平台——找钢网。该平台致力于帮助钢铁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由“以产定销、粗放生产”向着“以销定产、订单式生产”转型。

与此同时,首钢集团还创办创业公社,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为6000余家小微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市场渠道和金融服务。

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培育更多新兴业态,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另外一家先进制造业企业新兴际华集团来说,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他们正迎来“第二次创业”。

据该集团董事长刘明忠介绍,集团下一步要打通各个主要业务的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例如,企业在冶金铸造业务方面将建设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甚至开发汽车用钢等新产品。

“要产融结合,组建投资公司,成立财务公司,加大实业与金融的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实现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变、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刘明忠表示。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双创”已成为新旧转换的重要加速器,发展壮大新动能的重要孵化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助推器。

在“双创”的助力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体经济的基底越筑越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