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迸发活力 资本市场春江水暖

新经济迸发活力 资本市场春江水暖

A股市场正展现出拥抱新经济企业的巨大热情。从上交所的“新蓝筹”行动和“重点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通过并购重组进入上市公司”,到深交所强调“针对创新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和股权特点,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扩大创业板包容性”,交易所纷纷向新经济企业抛出橄榄枝。今年1月底召开的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政策信号愈加明晰。

事实上,为积极拥抱新经济,推动发行制度改革以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已不仅仅是沪深交易所的选择。在2017年已经完成第一轮咨询后,2月23日香港交易所有关修订“上市规则”的咨询文件也正式发布,拟放宽三类型企业上市:具规模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可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生物科技公司可在尚未有收入或盈利时上市、已在英美上市的新经济股份在港第二上市。

分析人士指出,在政策推动下,未来新兴产业“巨无霸”或“独角兽”通过IPO或并购重组的形式登陆A股将成趋势。

新经济企业上市受关注

2月9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预先披露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在上交所上市。预披露材料称:“截至本招股说明书出具之日,公司持续经营时间未满三年,公司已就前述情形向有权部门申请豁免。”随后在2月22日,富士康进行了预披露更新,距离其预披露仅仅两周时间。根据招股书,富士康2017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3545.44亿元、158.68亿元。

随着富士康IPO工作的推进,市场分析人士不约而同增加了对新兴科技类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招商证券策略研究员表示,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被反复强调,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证券市场相关政策亦出现了明显变化。

今年1月底召开的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而在此之前,上交所提出,将在充分发挥蓝筹股市场优势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展“新蓝筹”行动,挖掘与培育更多代表新经济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登陆上交所融资,打造上交所的“新经济、新主板”。

深交所亦在《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年)》中表示,将以促进深市多层次市场健康发展为主线,推动形成特色更加鲜明的市场体系,突出新经济新产业特征,针对创新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和股权特点,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扩大创业板包容性。

事实上,为积极拥抱新经济,推动发行制度改革以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已不仅仅是沪深交易所的选择。在2017年已经完成第一轮咨询后,2月23日香港交易所有关修订“上市规则”的咨询文件也正式发布,拟放宽三类型企业上市:具规模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可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生物科技公司可在尚未有收入或盈利时上市、已在英美上市的新经济股份在港第二上市。

申万宏源研究员表示,这是香港市场近20多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旨在顺应新经济蓬勃发展趋势,拓宽现行上市制度,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增强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全球竞争力。同时,A股有关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创新创业如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企业的措施也将有所突破。

并购重组市场逐渐回暖

除IPO外,监管部门支持新经济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方式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自2017年年中起,由于监管层频频发声鼓励并购重组发展,鼓励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逐渐回暖并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2018年初,上交所再度强调,上交所将在继续从严监管并购重组的基础上,着力提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上市公司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重点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通过并购重组进入上市公司,继续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和产能出清。

根据统计,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标的资产,占据2017年沪市重组标的的半壁江山;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高端制造和信息技术产业,占据四分之一。一批已经显示出强大发展后劲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批尚未实现盈利或盈利不稳定、但具备发展潜力的新经济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入上市公司,获得了急需的资金支持。

深交所表示,2018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强化并购重组监管,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当然,并购重组的从严监管仍将是常态。交易所对于重组方案的事中问询,已经与证监会的行政许可和稽查执法形成前后协同的“全链条”监管格局。在刨根问底式的监管问询下,2017年沪深交易所各有十余起重组方案主动终止。

2月23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表示证监会拟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这意味着,监管层将严格把好A股多个上市入口质量关,严防变相“带病”上市,以切实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

诚如券商投行业务人士所言,当前A股市场中,优质新兴资产加速拥抱资本市场和资本市场严格监管、正本清源两条线正在同时进行,“鼓励优质资产证券化和严监管之间是调和的关系,政策鼓励优质资产加速证券化,但是这必须是在合法合规以及合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只有货真价实的新经济、新兴资产,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才能享受政策鼓励带来的有利条件”。

新经济带来市场新动能

新经济走向资本市场,早已引来众多市场参与者的“引颈期盼”。如今新经济加速拥抱资本市场,引发市场各方更加憧憬新经济带来的市场新动能。

天风证券指出,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转型类似于美国1975年至1985年的转型——从旧经济重资本产业驱动向新经济轻资本产业驱动。在市场规模效应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下,新经济的龙头企业既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逐渐成为成长型价值蓝筹。

在天风证券看来,中国具备了巨大的规模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包括产业工人和工程师),以及从终端生产中产生的对技术的掌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迭代、自主研发,这些是产生创新的土壤。尽管从高端技术和人才来讲美国仍然是领先的,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在快速缩小。中国的角色正在从一个追赶者后进者逐渐转换为创新者领先者,这是中国资产能够创造长期价值的内核。

那么,新经济对于A股市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场机构对新经济的来袭,多从“对存量的映射”和“增量带来的革新”角度理解新经济的上市浪潮。

所谓“对存量的映射”是指在新经济加速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对A股现有新经济资产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新经济加速上市,利好A股现有新经济资产和新经济公司,新科技、新制造、新环保、新消费等方面的存量上市资产迎来利好;另一方面,是对存量上市新经济资产的去伪存真,部分当前所谓A股新经济龙头将直面行业参与者上市大潮,或有压力,对于伪新经济、‘新概念经济’等则可以说将被无情击碎。”有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

而“增量带来的革新”,是指新经济在陆续上市后对资本市场的根本性重构。“到时如何界定成长和价值,如何厘清两者的估值差异,如何权衡新旧经济之间的风险收益比等等,都将是市场必须面对的问题。新经济企业上市,将引发的是从市场估值体系、风险偏好、资金类型、收益导向等系统性的革新,这一革新过程需要时间来见证。”券商宏观分析人士认为。

新经济引来“活水”

2017年四季度以来,从360拟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到富士康踏上A股IPO之路,这些科技股的出现,极大提振了投资者对于A股创新型板块未来扩容的期待。这些新经济企业的加入无疑将作为源头活水,为A股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毋庸置疑,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微观基础,正是优质上市公司的出色表现,汇聚起来构筑了资本市场的根基。如果优质创新型企业能够通过IPO或并购重组的方式登陆A股市场,不仅可以扩大A股体量,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投资标的,亦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的包容性、丰富性,增强A股在全球市场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数据显示,全球约1/3的“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初创公司)为中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加之以BATJ为代表的一批在海外上市的优质企业,中国新经济领域的优质或潜质标的众多。如果能将这些企业吸引到A股市场,将极大提升A股市场的含金量。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引入更多代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型企业,也正体现了资本市场的发现、甄别、培育、激励功能,体现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培育新动能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证监会2018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在新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加速拥抱新经济企业已成为全球各大资本市场的共识。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已然是各大交易所争夺的目标。美国市场对于创新型企业的吸引力自不用多言,香港交易所近期亦已经着手推动发行制度改革。

A股市场如何更为积极地拥抱这些创新型企业,是下一阶段市场的焦点所在。深交所未来3年的重点工作第一条即是大力推进创业板改革,优化多层次市场体系,“将突出新经济新产业特征,针对创新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和股权特点,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扩大创业板包容性。”上交所亦在大力推进实施“新蓝筹”行动,以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全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监管部门近日赴京沪深等地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听取云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企业对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创新创业的意见建议。这些密集释放的多重政策信号,都显示出相关制度的优化或许破题在即。

如果未来监管层能通过改革发行制度,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新经济企业诸如盈利能力、股权架构等问题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无疑将极大地助力新经济动能的壮大,反过来亦将推动资本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形成更开放包容、层次更为丰富、更具活力的资本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