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二代”爱创业 比别人敢折腾

“深二代”爱创业 比别人敢折腾

编者按

2018年3月5日,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两位来自深圳的人大代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们是47岁的马化腾和34岁的刘若鹏。媒体注意到,他们都是在深圳经济特区成长起来的“深二代”,代表“深二代”开始登上舞台。

目前深圳的商事主体超过400万家,每千人登记市场主体和新增市场主体数均为全国第一,其中很多创业者是深圳成长起来的80后和90后。一份报告指出,深圳拥有适合创业的营商环境,年轻一代也更具敢创业和善创业的特质。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被称为拓荒者的一代人从全国各地陆续聚集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奇迹。这是“深二代”的父辈,他们敢闯敢干敢冒风险的基因,无疑影响了“深二代”。在采访中,记者就听到很多“深二代”谈到“不迷信权威、不循规蹈矩”的家庭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我们可能比别人更能折腾,更愿意创业,这种创业心态可能来自遗传。”

不少“深二代”直言,他们和父辈也有很大的不同,不愿意从事父辈的行业,不愿意利用家族资源,不愿意接受没挑战的工作。

我们采访了数十位“深二代”创业者、他们的父辈“深一代”、学者和观察人士,希望通过一组报道能展示他们的特点。这些报道并不能完整表达这一个群体,一代人。正如“深二代”的故事还在不断更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告诉我们更多“深二代”的有趣故事和采访线索,欢迎联系:duchuangkeji2017@163.com。

她不到20岁就创业,说自己是为了探索“世界的边界在哪里”;他辞掉投资公司的职位,为了兴趣,也希望活得更有个性……他们都是“深二代”创业者,他们的创业有一个很重要的“基因”——他们的父辈就是创业的一代。不过,无论事业选择还是个人风格,两代创业者都有着明显差异。

两代深圳人 创业有传承

2018年12月初,彭子扬的“叫嚎”在深业上城开张了。这是叫嚎系列餐厅的第二家。早前一年,第一家“叫嚎”西餐厅在万象天地营业,按单位面积营业额来排名,“叫嚎”得过第一名的业绩。

对深圳的许多90后“吃货”来说,“叫嚎”的名字并不陌生。起初这是一家以销售生蚝为特色的生鲜电商。它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是,只要你确定了和好友聚餐的时间,叫嚎能准时将你预定的生蚝送来为聚会助兴。

“叫嚎”团队都是90后。彭子扬出生在深圳,中学时就读实验学校。大学毕业后,他曾就职香港的投资机构,有一份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不过工作不久,他就开始焦虑,觉得创业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久,他和同是“深二代”的好友共同创立“叫嚎”品牌。

如果说创业的因子里有些遗传的话,那一定是来自妈妈赵路珍。彭子扬的妈妈是韶关人,18岁来深圳打工,是深圳第一代打工妹。

1988年的“深圳十大杰出青年”名单上,出现了赵路珍的名字。由于她技术出众,并很快展示了管理才华,不到20岁的她先后担任拥有1280名工人的布吉织造厂副厂长、厂长。赵路珍领导该厂成为深圳市先进创汇单位。

一位经济学家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经验,最早是从一批进入特区的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得来的,一半靠思维的燃烧,一半靠国际经济惯例的冲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批打工妹因为最先接触到现代企业,也最先获得大量的市场经验,她们能够在中国的改革大潮中站到潮头。

2007年,记者曾经追访过深圳的第一代打工妹,其中不少人因在特区建设中打开了视野、发现了机遇而投身到创业的洪流。

不同的经历 不同的风格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1989年出生的杨健喜欢驾驶着他的保时捷金色 Cayenne去健身房。

杨健先后在香港读完大学和研究生,在香港短暂工作后,于2016年回到深圳创业,公司目标是向中国的城市建筑项目方推广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以及理念。杨健的公司做过最知名的顶级项目就是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杨健的父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来到深圳的基建工程兵,他们被认为是深圳第一代拓荒者的代表。深圳电子大厦、国商大厦、深圳市委大院、深圳直升机场等大批建筑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1983年,基建工程兵部队成建制转业,这批人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了体制改革中的严峻考验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杨健的父亲杨洪祥告诉记者,转业之后,曾经的军人被“扔”到市场的大海里,“当时很多人不适应,离开深圳回内地的也不少。”

杨洪祥后来从《深圳青年》总编辑位置辞职创业,投身地产行业,在深圳做过几个颇有个人风格的项目,在业内赢得声誉。近两年,杨洪祥转向了投资城市高端养老产业。

工作之余,杨洪祥最关注文化产业,还有基建工程兵的历史。而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儿子杨健,无论是创业领域还是爱好兴趣都要“前卫”得多。

杨健酷爱健身,称自己为“肌肉男”。他还特别钟情于保时捷,认为保时捷是激情的代名词。和父辈不同,杨健觉得人生需要精彩,一点不在意高调的生活风格。他告诉深圳商报记者,“2014在香港毕业后,我靠自己的努力赚取第一桶金,就在香港购买了保时捷蓝色MACAN。

2016年回深圳创业成功后又购买了一辆保时捷金色Cayenne。”今年6月,杨健当选保时捷中国俱乐部深圳地区副主席。

不过,这对父子有一点相似,就是都热心公益,目前都是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的理事。

“深二代”创业 大多不为钱

深圳第一代创业者主要受惠改革开放初期的诸多机遇,他们在服装、玩具、电子加工和服务业的黄金时代里找到了机会和财富,他们身上有着敢为人先的“吃螃蟹”精神,同时他们也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一代人。

“深二代”的很多创业者继承了父辈的这种基因。和父辈相比,“深二代”普遍接受过更好的教育,他们眼界更开阔,更自信,也更具创造性。

在深圳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美国人类学家马立安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她发现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深圳特殊的地理位置都影响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一代。她认为“深二代”更具国际视野,他们是站在父辈肩上的一群人。

不到20岁就创业的苏珊现在创办了一个教育项目。她说,“我们和父辈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像我们九五后创业大多数不是为了钱。所以,从我个人来说,创业是一种自我探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东西,见识世界的边界在哪里。”

有些“深一代”也非常理解和接受下一代的选择和行事风格与自己的不同,并且愿意为孩子的创业提供更宽容的环境,赵路珍在儿子创业的初期,离开深圳到韶关开了一个农场,“就是怕自己有时候忍不住会去插手他创业的事儿。”赵路珍告诉记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