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频繁出手 银行非标资产持续压缩

监管频繁出手 银行非标资产持续压缩

清理非标资产向主动管理转型,是当下金融机构的努力方向。今年以来,在资管新规等系列监管文件的影响之下,银行表外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受到较大影响,银行非标规模已经处于持续压缩状态。

所谓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就银行而言,银行对非标资产的投资可以分为表内自营和表外理财两个渠道。

根据安信证券研报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表内部分上市银行非标规模约为6万亿元,占总资产比重3.9%,较2017年末减少8240亿元,下降12.08%。商业银行表外理财投资的非标资产预计为3.15万亿元,占表外理财资金比重的15%左右,上半年规模减少4460亿元,下降 12.4%。

12月11日,央行披露的11月社融数据显示,其中属于非标融资的主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截至今年11月末,三者存量分别为12.58万亿元,7.9万亿和3.7万亿元,合计24.18万亿元,较2017年底缩减2.76万亿元。

从信托端看,12月14日,根据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三季末,信托资产余额23.14万亿元,较二季末下降了1.13万亿元。

不过,就在行业内对疾风骤雨般监管文件应接不暇之际,今年7月20日,央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非标投资做出了补充说明,包括可以适当发行一部分老产品投资一些新资产,所投资新资产的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底。

安信证券分析师黄守宏认为,虽然央行的补充文件对非标整改和压降的大原则没有变,但央行补充通知确实缓和了表外融资快速下降的节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