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莺:61岁的华丽转身

叶莺:61岁的华丽转身

2009年6月5日下午,叶莺出现在北京嘉里中心酒店商务会客厅。只见她一身浅兰色连衣裙,脚下是红色高跟鞋,光彩照人。

虽已年过60,但从外表看,叶莺依然显得那样的年轻。

叶莺爱美,对展示给外界的形象,叶莺更加严谨。在拍照期间,叶莺甚至还特意回房间更换服饰。

加入纳尔科(nalco),叶莺的此举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或许是叶莺太有名了,总之,叶莺的加入,无疑给纳尔科带来了比做广告更大的效应。就在采访地嘉里中心酒店的空调冷却系统便是纳尔科的产品。在业界,纳尔科全球知名,而在外界,它却无人知晓。

“目前我重点的工作就是要了解这个行业,了解现在中国市场最迫切的需求。过去做的工作是B2C,是面对消费大众的。而现在新公司则是B2B,从事着幕后的工作。”在接受独家专访时,刚刚上任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告诉《中国新时代》。

曾经一手创立柯达“中国模式”的叶莺,在12年之后选择了离开。大约一年前,叶莺开始思考“放弃”的问题。吸引她的是成立于1928年,并且已经植根中国市场30多年,从事水、能源及空气处理的跨国企业纳尔科公司。

纳尔科公司是去年金融风暴中股神巴菲特投资的4家公司之一,但其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只占全球营业额的4%。

成功邀请到叶莺的纳尔科全球主席方华德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市场的野心,“邀请叶莺出任副总裁的目标是让公司在中国的业绩5年内翻番,使中国成为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他表示,“希望有朝一日,中国能成为其全球第一大市场。”

能帮助纳尔科公司在中国市场实现目标的,叶莺可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将叶莺归为女强人,一点都不过。她曾经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她是世界500强企业高级领导岗位上第一位华裔女性;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她曾经与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物有过面对面的访问。从时政记者到外交官,再到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创造了一个女性的成长奇迹。

采访叶莺的当天,正是叶莺的生日。巧的是,这天也是“世界环保日”。叶莺似乎与环保有着不解的缘分。

钟情环保

2009年5月上旬的一个下午,曾被誉为“柯达女神”的柯达大中华区总裁叶莺宣布了她的“转会”:本来默默无闻的美国水处理环保公司纳尔科,随着叶莺出场,高调曝光在现场的200多家媒体面前。

正如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所言,“叶莺光彩夺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她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退洋进’机会的把握以及政府关系的成功运作,要是没有‘98协议’,绝没有柯达的‘中国盛世’。因此,本质意义上讲,叶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型企业家,而是一个高明的红顶商人和公关活动家。”

“我们面临的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是,既要发展、要繁荣,满足当代人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让我们的后人有条件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这就是中国政府一直在为之努力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叶莺说。“我再次得到了命运的眷顾,与这样一家企业相遇。”

叶莺去过许多地方,除了繁华的都市,也有偏远、落后、被人遗忘的地区。叶莺亲眼看见灾害的残酷及命运的无奈,但那里的人们依然顽强努力地工作着,充满希望地生活着。“这使我更加理解我最尊敬的邓小平先生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叶莺看来,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和跨越。如何承前启后,使经济继续保持活力,持续发展,使企业创造更新的竞争优势,迈上新台阶、新舞台。特别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维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最终构建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中国政府已经在深入探讨用“绿色GDP”的核算体系来衡量经济发展,在继续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把保护环境作为评价经济活动得失的重要因素,从而追求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的和谐。“这是一把全球通用的尺子,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的经济发展及综合的经济实力。”

叶莺认为,纳尔科是一家既为股东和员工创造收益,也为客户创造经济利益,同时又为社会创造环境效益的企业,是全球同行业的顶尖企业。

去年10月,纳尔科在南京投资2500万美元建成了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同期,其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也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谈及目前纳尔科的发展水平,叶莺说:“现在不是探水温的问题,而是探水深的问题。”

叶莺表示,“某一天,中国将成为地球村里令人尊敬的负责任的领袖。我相信纳尔科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助一臂之力。这是我加入纳尔科的原因。”

同时,叶莺十分肯定地表示:“纳尔科不是我最后的一站。”叶莺解释说:“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必须从吾所好。而这个所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需求的改变而有所转移。”

叶莺坦言,选择纳尔科并非名和利,“转会费我有选择,也有可以加入更大公司的选择。我的选择是很多的。”在叶莺做出决定加盟纳尔科期间,共有12家大型跨国集团向叶莺发出过邀请。

去年年初,叶莺突然接到纳尔科CEO的电话,“他也是刚加入纳尔科不久,而且对中国市场有着雄心大志。”当时叶莺没有立刻作出决定。

除了加盟企业的选择,叶莺原本还很有希望进入联合国任职,但后因父亲去世而失去了这个机会。父亲的过世对叶莺来说,意味着一个新征程的开始。叶莺两个月大时母亲过世,父亲此后再未续弦,独自将女儿抚养成人。父亲对叶莺的影响非常深远。去年9月年逾九旬的老父逝世,让叶莺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

叶莺说,另一件事也让她深受触动。作为沃尔沃的全球董事,她去瑞典开董事会。沃尔沃董事会主席对她说,“你回去后一定要告诉大陆的朋友们,不能再盲目争取经济的发展,这对于环境的破坏太厉害了。”

女强人

叶莺说,“我曾有3个梦想”——舞蹈家、记者和外交官。时至今日,提及舞蹈家这个最初的梦想,叶莺仍有遗憾,而另外两个梦她都实现了。

叶莺194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过文学及国际关系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进入传媒行业。作为记者,叶莺采访过各国政要,其中包括1979年首次访美的邓小平、李光耀,还有当时的美国国务卿。

大学求学期间,她是台湾和日本著名电台和电视台记者。七十年代初期,她加入美国国籍,先后担任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处官员。七十年代后期,她重返新闻界,先后供职于新加坡海峡时报集团和纽约全国广播公司。1979年,作为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记者,她与CCTV播音员赵忠祥一起采访了第一次访美的邓小平,成为一个见证历史特别时刻的女性。

1982年,叶莺加入美国商务部,先后在广州、香港担任商务领事及美国在台协会商务组组长,随后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成为美国政府中第一位担任该职的女性。

1997年,叶莺做出了人生又一个惊人选择,放弃可能成为大使的机会,告别了外交官生涯,出任柯达全球副总裁,成为第一位出现在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岗位的华裔女性。正是这个选择,让叶莺这个名字真正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在商界,带给叶莺盛名的则是促成“98协议”,叶莺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是1994年秋的西子湖畔。新上任的柯达总裁裴学德在杭州求见当时主管中国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朱基,并提出了一个“十分疯狂”的动议:柯达出资不少于10亿美元,全行业收购中国胶卷企业。

这个似乎有点异想天开的提议获得了朱基的认可,当时的状况是:1993年前后,国内胶卷企业全数亏损,行业总负债超过100亿元。而柯达则在富士的步步紧逼下,节节败退。

一个似乎可以看到光亮的方向与中国政府欲改造国企的计划合上了节奏,这让朱基在第一时间同意了裴学德的动议。此后,柯达为合资问题与中国方面苦苦谈判了3年,一直没有结果。

叶莺的加盟使得谈判得以破冰。

1997年,中央政府为柯达的合资项目专门成立了中央协调小组,由“两委三部”的政府官员组成;同时,受柯达委托,由外经贸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撰写的“柯达全行业合资”模式的研究报告,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政界、学界对这种模式的疑虑。

为什么叶莺能打破谈判的僵局?

这与叶莺过去15年的外交官经历息息相关。当时,她的那辆车牌号为“使·0004”的座驾能自如地出入包括中南海在内的中国中央各大部委,其政府关系之硬可见一斑。

“98协议”使中国境内除“乐凯”之外的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均被纳入柯达旗下,而柯达为此付出了12亿美元的并购代价。此举让叶莺成为柯达的功臣。此后,叶莺在柯达专门成立了一个20多人的团队,专攻政府关系。此外,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前外交官安凯彬也被叶莺请来,担任柯达中国公司首席代表,和她一起打理中国公司的事务。

2005年11月1日,柯达公司重组亚洲业务,将原亚太地区划分为北亚区和南亚区。分拆后的北亚区和南亚区直接向总部汇报。北亚区包括中国和韩国,南亚区包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叶莺升任北亚区主席兼总裁。

显然,在柯达的辉煌历史成为叶莺再一次华丽转身的资本。

叶莺来到纳尔科的主要任务就像当年加入柯达一样,主要负责打通纳尔科和中国政企之间的关系,并承担开辟中国市场的重任。

“给我一年时间,一年后你们会看到纳尔科发展的成果。”叶莺如是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