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咖啡只是佐料 创客才是主菜

众创空间:咖啡只是佐料 创客才是主菜

今年年初,“创客”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部署“众创空间”平台;5月初,李克强总理到访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亲手端起了创业咖啡。

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客”和“众创空间”无疑是被经常提及的两个词。“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多指不以盈利为目标,致力于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创业服务平台,既可以是实体的办公场所,也可以是虚拟的生态系统。

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是将办公场所整租下来,然后零散地租给创业者。有时,一个工位、一张桌子都可以对外出租。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互联网思维的落地,核心思想是集中闲置资源,然后按需分配。

从表面看,众创空间给创业团队提供了相对便宜的办公区。但事实上,创业者获得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这么简单,背后还能得到一整套完备的体系支持。以3W咖啡为例,该空间除了向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外,还提供包括创业沙龙、公司注册、人才招聘、项目孵化、天使投资、企业公关等服务。例如,拉勾网就是3W咖啡自身孵化出的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

在国外,“众创空间”的模式已相当成熟。Regus和WeWork是其中的代表。这类公司一方面通过办公场所的“整批零租”赚取差价,另一方面通过会员配套服务和对种子项目孵化获得回报。

以WeWork为例,该公司提供的办公场所租金不菲:一张办公桌的月租为350美元,一间64平方英尺办公室的租金为每人650美元。但创业者还是趋之若鹜。原因在于,如果把安保、前台、宽带、打印等服务考虑在内,WeWork会员每月可以节约几百美元。目前,WeWork社区已经汇聚了超过25000名创业者入驻。

近段时间来,各地都在积极打造地方版的众创空间,各种类型的创空间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众创空间在创业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早有事实论证。但是,地方在对待众创空间这件事上,往往容易陷入政策冲动,大干快上,一味追求成效,缺乏前期调研和通盘考虑。

比如,有些地方,没有仔细分析自身及周边产业特点,照葫芦画瓢,盲目上马;有的地方,把众创空间当成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为贪图规模效应,将其选址在偏远的郊区,既没有交通优势,又没有相关产业配套,最终导致人去楼空;有的地方,甚至把众创空间看成是一项慈善工程,随便拨点钱、划块地,表示下支持,算是完成任务,好对上头有个交代。

地方政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众创空间不仅是一个实体的空间,而是一整套服务创业的生态系统。至于说,众创空间里卖的是咖啡还是其他饮料,其实真的不重要,创客才是众创空间的灵魂和根本。所谓“集众人之智,达众人之志”,只有想方设法留住这群创客,服务好创客们,才能发挥众创空间应有的功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