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点燃了万千创业者的热情,在创新创业逐渐成为中国新常态经济“新引擎”的背景下,孵化器作为离创业者最近的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数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运作模式日渐丰富。但与此同时,我国孵化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政策资源配置有待改善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盘古智库对创新创业孵化器做了深入研究,就如何打造创新创业综合体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和建议。这项研究由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工商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程实带领的一个团队完成。

“当我们研究美国、欧洲,包括以色列新兴市场国家创新创业孵化器经验,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金融角度看创新创业孵化器,没有放之四海皆准、完全可以套用的模式。我们发现创新创业孵化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基因,就像创新创业本身一样。”程实说。

从全球角度来看,美国创新创业孵化器是做得最好的,最终能实现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达到市值规模也是最高的。美国创新创业孵化器开始于1959年,当时第一家创新创业孵化器叫贝特维亚工业中心,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后,美国孵化器发展在2000年进入创新模式,创新创业孵化器非常看重加速器和孵化器的结合。

美国是非常讲究市场效率的国家,但是美国孵化器却主要由政府主导,这让不了解这块的人感觉到非常吃惊。41%的孵化器由政府资助,32%的孵化器由大学研究机构资助,只有15%的孵化器没有资助机构。另外,美国这类孵化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脱离物力孵化网络,呈现无具体地点、无具体方式孵化的方式。

对于前者,程实认为,这与美国非常注重自身国家的综合国力,非常看重科技行业发展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有关,而后者则是因为美国整个市场氛围是非常强调项目不光要结出果实,还要结出商业果实。

德国模式和美国模式不一样,德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参与引导,主要是通过行业机构。德国乃至欧洲行业工会和行业协会发展非常蓬勃,整个工会力量非常强大。德国不仅在自己国家做孵化器孵化自己国家的企业,也会到波兰做孵化器,直接在波兰或者是相关欧洲国家做孵化项目。德国是在孵化器事业上,国际上程度最高的一个国家,也是把自己的触角伸得最广的国家。

法国这个国家非常浪漫,讲究做事情做出味道来,法国创新创业孵化器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非常注重孵化本身,法国人在这方面干得最纯粹,把孵化器运营模式最根本的一点放在项目本身,它很少会考虑项目孵化完成后,在加速成长、在培育中会带来多大的商业利益,其孵化器整体特征和民族特性有非常大的相关性。

以色列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国家,也是讲创新创业不能错过的一个国家。以色列跟中国很像,曾经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它经过创新创业发展之后整个以色列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和美国不同,以色列政府虽然是整个孵化器最大的支持者,但它不是引导者。孵化器究竟选择什么项目做,该怎么去做,政府是不过问的,政府只出钱。孵化器怎么做项目的呢?根据市场化原则做项目。

所以,以色列这个国家通过项目筛选机制,对创新创业项目挑选是非常严格的,这也保证了把国家钱花在刀刃上,创新创业项目比较少,这是以色列的特点。以色列现在已经变成了科技大国。

再看中国,创新创业现在变成国家的国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写到《政府工作报告》里,2014年末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家,累计孵化大概6万家,其中50%的孵化器具有天使投资功能,90%以上的孵化器具有完善创业导师的体系。这是我国创新创业孵化器的发展,从1982年“火炬计划”到现在,整个中国创新创业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从数字来看是这样。

在创新创业孵化器方面,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模式。从国际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是要选择符合自身国家和民族基因的孵化器的发展模式,金融发展,整个孵化器创新发展要选择一种符合中国自身特点的模式。在分析了中国的四大基因以及创新创业孵化器对应的发展方向,盘古智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需要建立“创新创业综合体”。

“就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我们提出十个实施体系,包括创新创业加速器、孵化器、学院、高管培训机构、创投与基金、智库机构、品牌策划机构、法务机构、财务机构和其他机构。”程实提出五条建议:一是创新机制实现孵化器产业多元化发展;二是以功能拓展提升孵化产业服务能力;三是以优质网络搭建孵化产业共享平台;四是以智库平台建立孵化联盟促进创新创业;五是以创新环境弘扬孵化产业创业文化。

“孵化器从字面意思来讲,它需要的是温度,需要的是环境,需要的是一种等候,需要的是一种守候,这种情况下政府、企业、NGO在其中都需要扮演各自的角色。”程实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