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创业者的必修课

苦难是创业者的必修课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江苏、湖北、海南、广西等地采访了上百位农村创业者发现,几乎没有谁的创业道路是一帆风顺的,支撑创业者一路打拼执着前行的动力是对梦想的坚守和永不服输的劲头。“谈起我的创业之路,饱含酸甜苦辣,但我不止步,不服输,不气馁,不放弃。”一位创业者如是说,这也让“办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批农民”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兴一方经济 富一批农户

“报效家乡,把一腔创业热血洒在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这是我回乡创业的初衷。”荆门市齐笙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渝婷是荆门市牌楼镇长岗村人,作为一名“80后”大学生,站过讲台,做过跨国贸易,8年前返乡创业当猪倌。

创业伊始就遭受了一次巨大打击。2007年冬,连降大雪使刚动工的厂房建设被迫停工,随后建材尤其是钢材价格暴涨,厂房刚落成验收,金融危机爆发,钢价狂泄,建设成本损失惨重。2009年更为艰难,受金融危机扩散效应和禽流感的影响,猪肉价格开年便一路暴跌,企业资金缺口高达300多万元,而此时金融机构紧闭信贷闸门,猪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心急如焚的吴渝婷到处求助,却四处碰壁。绝望中,经共青团荆门市委领导牵线搭桥,获得了“青春邮贷”项目扶持,由市邮政储蓄银行授信300万元,但按规定要求担保。

当时只有求助乡亲。吴渝婷和父亲拿着银行担保函,到村里挨家挨户请求签字担保,每户5万元,一星期顺利签下60户村民。这才接上了资金链,年底肉价也一路跳涨,企业脱离困境。

“当时自己像一头困兽,多亏乡亲们伸出援手,才使自己初次创业绝处逢生。”今天谈起来,吴渝婷仍是怦然心惊。

去年,吴渝婷迎来了创业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挑战。挑战源于一起收购事件,由于没有调查清楚被收购公司的银行征信信息,完成收购手续后,却发现被收购公司隐瞒了350万贷款及建厂时的一些不合法手续。

“那段时间我东奔西走,几度崩溃,最终在当地政府的调解下,我想尽一切办法,先后将近千万元资金全部投入,才使企业出现了生机。”吴渝婷说,“经过这次事件,我更相信苦难是创业者的必修课,是走向成功的序曲。”

为了回报家乡,她用自己兴建的沼气站长期为长岗村新农村居民免费供气。建场八年来,始终坚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理念,并组建了岗东菀畜牧养殖合作社服务中心,倾力解决社员们在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她还投资兴办了技术培训中心,为广大养殖户和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吴渝婷说,“办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批农民”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吴渝婷创业未曾止步,将联合世界500强农牧企业正大集团襄阳分公司,投资建设100万只肉羊全产业链,即从种羊培育、肉羊养殖、收购屠宰、到熟食品深加工,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从农场到餐桌,打造安全、可靠、无公害、可追溯健康食品全产业链。

成长是靠挫折换来的

在广西玉林博白,“壮姑娘”店里播放着《刘三姐》音乐,货架上独具壮乡特色的特产琳琅满目,桂圆肉、罗汉果、全州禾花鱼、巴马香猪、玉林牛巴、桂林三宝……每一种特产都带有它自己的特色文化。

这是朱永创建的“壮姑娘”品牌店。在历经多次创业之后,朱永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理念,那就是将民族文化与特产文化相融合,形成一个独具壮乡特色的特产企业——“壮姑娘”特产。

“谈起我的创业之路,饱含酸甜苦辣,但我不止步,不服输,不气馁,不放弃。”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朱永,曾在国营企业、私营企业、上市公司等单位上过班。第一次创业是在南宁东葛路上开了一家“牛巴王”米粉店,由于经验不足,仅仅经营七八个月就夭折了。紧接着又与人合伙做坭兴陶的生意,由于股东之间理念不同,他又失败了。

连续两次的创业失利,朱永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把创业失败当作一种成长。2005年,他成为一个节能设备的代理商,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对工作很有自信,抗压性很强。我始终坚信一点: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会办事的人!”朱永说。

“我最艰难的时候是没钱给自己的员工发工资,为确保员工的利益,四处借钱,把家里甚至丈母娘的房子都拿去做了抵押。我咬着牙坚持着不让自己退步,最终得以成功解除自己的创业危机,一步步将‘壮姑娘’经营起来,发展壮大。”

“壮姑娘”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家连锁店,遍布区内外,发展成为广西的知名农副产品销售龙头企业。来自广西银监局的调查表明,类似连锁店企业,正在通过“小微贷”的模式,获得当地桂林银行、柳州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扶持。

创业有激情也要有理性

廖正军2008年从扬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在上海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建湖县高作镇,踏上特禽养殖之路。父亲的怨、母亲的泪、乡亲们的质疑,特别是自感底气不足,曾一度让他打退堂鼓。更令他揪心的是,岳母家见他要创业,坚决不同意女儿嫁他,幸好女朋友支持他:“赢自己比赢别人更重要,有梦想就一定会有希望!”

在高作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村里几间废弃的校舍成了养殖基地,200只火鸡让廖正军一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但令他心里发慌的是,一年的辛苦并没有得到回报,到了火鸡该出栏的时候,养殖的火鸡却没有长大,最大的公火鸡只有十几斤重,而标准应该达到20斤以上。第一次养火鸡创业失败了。

为了弄清楚火鸡养不大的原因,廖正军先后到扬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向专家请教,找到失败的原因。原来他从国内购买的火鸡苗,大都是近亲繁殖的后代,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从国外引入优良种蛋。

经过多方联系,廖正军通过上海一家贸易公司从美国购买了一批种蛋,种蛋价钱是国内普通种蛋的20倍。孵化出来的鸡繁殖能力很强,当年的存栏量就达到了2000多只,每只也长到了20多斤重,品相好,野性足,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很短时间内一售而空。

廖正军体会到,创业不能任性,不能盲目,要保持理性,有激情也要有专业知识。小小的成功更坚定了他坚持创业的信心,乡亲们也称赞他,农村就需要这样的年轻人。

廖正军拿着赚得的50万元做底子,向亲戚借了20多万元,在县里、镇上的支持下,再从银行贷到90万元,流转1000亩土地整体升级天和生态农业园,增加了山羊、野生甲鱼特种养殖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并把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

不断扩大的养殖规模与传统销路的停滞成为制约他创业发展的最大隐忧。廖正军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电子商务,做起网络推广。2011年注册了“天和农庄”网站,在阿里巴巴等知名网站设立了十几家网店。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慕名而来买火鸡和鸡苗的客户数量激增至400多人。

在那之后,廖正军利用网络平台,把更多的火鸡“养”在网络上,形成了“养殖基地在外地、销售市场在外地、苗禽繁殖在农庄”的养殖经营模式,基地远涉安徽、浙江、四川、贵州、湖北等多个省市。养殖户的加盟、技术指导,火鸡养成后的回收与销售都是依托网络来实现。

面对每天产生大量的废弃火鸡羽毛,廖正军的艺术设计专业竟派上了大用场,经过一年不断尝试,成功研发出“金丝羽毛绣”“羽毛工艺画”等火鸡延伸产品,并获得国家级专利,成为廖正军致富的新项目。光这一项,每年能增收数十万元。

廖正军说,创业路上少不了挫败和打击,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艰辛的历程。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要善于总结失败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然后收拾好心情继续去挑战,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