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席卷师生 众创空间风行天津高校

头脑风暴席卷师生 众创空间风行天津高校

11月17日下午,南开大学的王建鹏老师正在给学生上创业课,这堂课专门请来5位创业成功的学生现身说法,主题是“创业,学会跟高手过招”。坐在学生中间的,还有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李中。

王建鹏上课用的资料是创业学领域的佼佼者美国百森商学院的最新教程,上课的地点在南开大学5300多平方米的众创空间。

目前,天津市教委认定第一批高校众创空间17个,到2016年,天津每所高校都将至少拥有一个众创空间。开办高校众创空间,一方面有利于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也是倒逼高等教育改革。

在众创空间上创业课,导师既有本校老师也有企业家和投资人

刚刚毕业的90后王宇被王建鹏请来传授创业经验,去年他创立了上海太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公司目前年盈利200多万元。

王宇正是通过这个众创空间结识天使投资人,并最终得到风险投资。和大多数高校众创空间类似,南开大学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拥有由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创业导师队伍,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开放共享的办公场地、仪器设备及研发设计、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专业服务。

但在这里,同学们感觉收获最大的,还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创业课程。“因为他们能讲出有趣又有用的东西”。王宇说。

作为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创业课程每学期的选修人数大约为300人左右,学生来自各个专业,以理科学生居多。和王建鹏一样,李中也常把课堂搬到众创空间,这里有创业的氛围,上课时大家围坐一起,可以随时发言和讨论。

每个月,都会有十几个项目进驻众创空间,表现活跃的创业企业差不多30多家。李中给其中不少同学做过创业辅导。“上创业课的压力很大”,李中坦言。不仅备课很花心思,每节课他都请学生填写课堂意见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要求。

王建鹏觉得,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学都不能满足于“老师讲学生记”这种一成不变的形式。各个专业都可以开设跟创业有关的内容,这既能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解更透彻,也增加他们对本专业的信心。创业课也引起很多老师的注意,他们发现,有过众创空间经历的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学习更有针对性。

和其他课程相比,学校对创业课的考核也更加灵活,在天津工业大学,学校邀请创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每周做一次讲座,学生听讲座、发表论文,参加创新创业比赛,都能拿到创业实践的学分。

创业课程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成长,发现另一个沉睡的自己

袁伟是南开大学商学院的学生,2014年,他和一批志愿服务西部的青年人创立农梦成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帮扶西部困难地区实现滞销产品外销东部地区。在创业时,他方才领悟课堂知识的重要性,“以前自己对理论理解得很浅显,老师讲授的‘渠道’概念原来另有深意。”

袁伟觉得创业成功需要有两个素质,敢于尝试和充满热情。无论“风投”还是“天使”,都不会因为一纸策划书就把钱投给你,要脚踏实地地做出些事,这些素质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说,可以终身受益。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天津对高校众创空间提供了很多支持: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设立种子基金,用于收购学生的创新产品,对初创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组建服务专员团队,进驻高校众创空间,提供“一站式”服务;将大学生创业扶持期由3年延至7年。

李中认为,虽然高校众创空间强调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但并不以成败论英雄,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内心的小宇宙,学生的大脑就像阿里巴巴的大门。与社会创业比,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更低,创业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成长,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们大多能发现另一个沉睡的自己。

通过创业,天津工业大学大四学生金银辉成立了天津锦银科技公司,虽然公司的事务繁忙,但他坚持早上6点起床跑步,而且从不逃课,与以前相比,他每天的时间利用更有规划和效率。“创业的体验就像提前模拟了人生,接触了很多以前想象不到的东西,学会了创造、反思、乐观,无论成功与否,生活都更加丰富。”金银辉说。

天津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是要面向全体师生,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培养与需求、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紧密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一项具有综合带动作用的改革举措。建立众创空间不以企业的孵化率或项目转化的成功率作为衡量标准,而更加重视对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熏染和积淀。

创业教育对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老师要跟得上专业、行业的变化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天津唯一开设服装专业的职业院校。艺术工程学院院长刘伟明曾经对这个专业的教学问题十分头疼,“服装专业的学生大都说不清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很多人还是很难胜任相关工作。不少学生毕业就转行。”

如今,服装专业大二大三的学生都在学校众创空间成立工作室,为客户做样衣。经过实践的磨炼,学生们毕业后完全可以适应新岗位。与此同时,这对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虚拟项目讲完就结束了,现在学生做的是真实项目,老师的教学内容要及时跟上市场需求。

变化悄然而至。和创业关系紧密的课程里,“关门办学”、教学与市场脱钩、专业设置与实际应用“两张皮”等老问题渐渐得到缓解,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从创业教育中吸取教学灵感,调整知识结构。

百森商学院的最新教程,就是今年暑假王建鹏和李中翻译的。讲授旅游新业态的时候,李中特意请来8位旅游领域资深创业者,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的变化。

在李中看来,创业把老师和学生结合得前所未有的紧密,因为老师帮助学生成长,他们一起面对困难和考验,并结成知识共同体。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指导创业的老师们要随时掌握产业前沿,逼自己创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