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区”专为创业者而建

这个“社区”专为创业者而建

走进位于26楼的“三文办公社区”,左手吧台飘出的浓郁咖啡香气,营造出咖啡馆的安逸氛围;但再往里走,眼前是一排用玻璃隔开的独立办公间,和一张张“长桌”组成的工位。

这是一个 “联合办公空间”,创始人是三位有着留美背景的非川 籍 80后 、90后——潘云、杜锐诚、田韫和。

“留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接触到了美国知名联合办公空间WeWork,他们的理念我们很认同。”潘云说,这一理念与国内掀起的“创新创业”热潮相呼应,让他们看到了“机遇”。

去年夏天回国后,他们在国内数个城市奔波考察,终于在今年3月正式“扎营”成都,打算做一名“安逸的蓉漂”。

成都比一线城市更适合创业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潘云的第一选择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但仅是“成本”这一项,就将这个想法扼杀在了摇篮中,“成本确实太高,与成都相比,起码高出一两倍。”

几轮考察,综合考量创业成本、创业环境、创业前景等几个因素后,他们最终选择了成都。

事实上,去年6月前往成都考察时,高楼林立的天府大道、人流涌动的成都太古里等,就给潘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做了这样的解读:成都不光发展速度快,对外开放程度也很高,人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杜锐诚则看上了成都对创业者的“吸引力”,“同样的创业项目,在一线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在成都就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今年3月,选址于人民南路某写字楼的“三文办公社区”正式对外营业。在这里,创业团队可以选择独立的2-6人隔间办公室,也可以选择公共空间固定工位或流动工位。签约缴费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按天也可以按月,且不用再另交水、电、网、物管等费用。

“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潘云说,他们以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当成设计范本,这让不少同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创业者们找到了归属感。

不只是提供一个“工位”

想要入驻“三文办公社区”的项目,必须先填一份“社区入驻申请”,这份申请里除了简单的项目信息外,还必须回答几道主观题,比如“您能为‘三文’的会员贡献什么?”“您认为您的工作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通过了这一关后,还得接受潘云及其他两位合伙人的“心理拷问”。

相较于项目前景,潘云更看重“人”的因素,“价值观正确的人我们才欢迎。”因为这一系列的前置条件,3个多月里,“三文办公社区”拒绝的团队,远比接收的团队要多。

潘云说,之所以设置这样“苛刻”的条件,是因为“三文办公社区”不光是一个办公场所,更强调“社区”概念。

不久前,“三文办公社区”入驻项目中,最年轻的一个创业团队遇到了瓶颈,导致信心锐减。在平均每月举行一次的“社区例会”上其他项目团队纷纷为他们支招——“你们应该去认识更多的人,拓展更多的渠道;”“足够喜欢,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这样的“例会”,每个入驻项目的负责人都要来参加。潘云说,举办这样的例会,是希望项目团队之间能够建立起信任度,互帮互助,“每个团队的创业经历,哪怕是‘失败史’,都可能对另一个团队有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