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规范上市公司变味定增

证监会规范上市公司变味定增

监管层针对上市公司定增向券商进行了窗口指导。其中在两点上做出了重要指示,首先是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不得通过资管计划参与公司的定增;其次就是定增募集资金不鼓励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金融类企业例外。而这两点都针对的是A股市场中定增的两大主要弊病。

高管的定增红包被夺

证监会在给保荐机构的培训资料中表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取上市公司股份的,应直接认购取得,不得通过资管产品或有限合伙等形式参与认购”。

这条指示被认为是一石三鸟,第一,因为资管计划资金来源较为复杂,如此可以降低监管层的监管难度;第二,大股东及关联方通过资管计划参与定增,一直被市场诟病为存在利益输送,如此做可以增加透明度,减少猫腻;第三,借道资管计划参与定增,也被认为是利用杠杆参与定增,指导意见可以降低杠杆风险。

所谓的大股东及关联方通过资管计划参与定增,主要指的就是那些想以比市场低的价格买入上市公司股票的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自身又没有太多资金,如此就设立资管计划。自己作为劣后级通过少许资金参与定增,同时要承受股票涨跌带来的风险,而那些资管计划的优先级则享受固定收益,这是一种变相的理财产品。

在2014年7月监管层就开始关注到了股东通过资管计划参与定增的现象。证监会当时表示,“结构化的资产管理产品权利义务关系复杂,上市公司大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关联方参与的资产管理产品认购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后,其如何适用短线交易、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高管持股变动以及相应的信息披露等法规,如何在发行方案等相关文件中事先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义务等,涉及到诸多法律规范的理解与适用,对于这些新问题、新现象,需要认真研究、合理规范,目前暂未对此类申请发核准批文”。

募集资金要专款专用

定增本是作为促进上市公司发展的再融资,最终却逐渐被市场认为是在圈钱,归根结底就是定增募集资金用途模糊,并且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最终没有靠谱的效果,尤其是直接以补血为目的的定增,而对此证监会也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不鼓励募集资金补血。

证监会给券商的资料显示,“不鼓励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上市公司应按照实际用途披露募集资金投向,不得通过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变相将募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金融类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可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并披露补充资本金规模的测算依据;房地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不得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这都是一个规范行为,禁止大股东等通过资管产品参与定增,这样防止了内幕交易,防止了利益输送;不鼓励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是将募集资金用到募投项目里,能够让它专款专用,更强地发挥作用。”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资管计划要合理利用

股东通过资管计划参与定增案例较少,但是通过资管计划参与增持则越来越多见,比如宝能系通过9个资管计划举牌万科A,慧球科技实控人顾国平通过6个资管计划增持慧球科技,只是最终前者产生了巨大效益,而后者则出现了爆仓。

市场人士表示,资管计划之所以风险较大,是因为为了保护优先级投资者的利益,股价下跌到平仓线时会触发自动卖出。如此将会带来连带的抛压,顾国平就因为公司股价的连续下跌,最终资管计划一一爆仓,此前的增持承诺不仅没有达到稳定公司股价的目的,反而使得股价因为资管计划的爆仓而连续走低。

实际上,维护A股市场稳定上行最直接的就是新增的入场资金,而资管计划也是入场资金的一种,A股市场本来应该欢迎,但是从万科和慧球科技的案例对比可以看出,宝能系在万科股价处于价值低位时,果断地通过资管计划增持了万科股票属于明智行为;而顾国平在不能确保慧球科技股价是否存在低估时,盲目在高位通过资管计划增持了公司股票,最终遭遇连环爆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