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京津协同创新共同体 科技成果争取超过200项
记者昨日从天津滨海新区获悉,新区通过“科技研发+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合作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京津协同创新共同体。到2020年,新区每年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争取超过200项,率先建成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
“滨海-中关村国际创新港”日前落户滨海新区。作为孵化示范平台,项目将围绕天津产业发展需求,重点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培育,通过引进中关村等中外优质企业、项目和人才,推动京津冀进一步合作交流与创新融合,转移孵化全球科技项目,使之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新引擎”。
目前,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在新区揭牌成立,这是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后,北大在此建立的又一科技创新载体。此外,由清华大学与滨海新区联合建设的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项目正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紧张建设,预计年内基本建成。中国科学院天津智能识别产业研究院、中英生物医药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已开建。
新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中作出表率,建成首都先进技术、创新要素、高端产业承接地和聚集区。同时,推动跨区域企业资质、检测结果等方面的互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