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促企业成长

“智囊团”促企业成长

许多高技术企业纷纷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与院士开展深入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创新体系,加速了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速度,培养出一批高端人才

科技型企业缺乏人才难以创新;院士专家没有平台就无法施展抱负。如今,在高端智力引进和研发型平台建设上,“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众多高技术企业纷纷抢占的新高地。在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建站已超过5000家。日前,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浙江省金华市一探工作站真容。

搭建平台,引进院士集智攻关,那些电光火石般的灵感得以成真。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在2016年获评省级院士工作站优秀项目的“盐酸麻黄素合成生产新工艺”,就是在吃饭聊天时谈成的。“滥采滥挖西北戈壁上重要的固沙植物麻黄草,是导致沙尘暴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响应国家需要,我们和周后元院士一拍即合,随后便开展研发,最终采用创新的化学全合成工艺取代国内传统的麻黄草萃取工艺,每年可保护约250万亩草场资源,让拔草制药无利可图。”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舒理建告诉记者。

“最初我们根本不会想到自主研发原料药或是药品制剂,觉得这都是‘国家队’该干的事。”舒理建说,公司早期从生产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医药中间体起家,1997年第一次试水与院士专家合作研发抗病毒项目,成功产业化后,2000年一年就赚了2000万元。“2007年,我们酝酿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制药企业想要打入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高端主流市场,是很不容易的,靠的就是与高层次人才合作,不断创新。”

通过和院士们深入合作,普洛康裕公司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创新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要素资源。“有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有了签约院士,企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驱动发展。”舒理建介绍,公司在2016年底被评为首批“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与周后元、侯惠民、甄永苏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签约,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期间获得发明专利23项,研发产品占领全球各细分行业70%以上市场。

院士专家工作站更是为企业量身打造的“智囊团”。“遇到问题或有新课题想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给院士专家打电话沟通,如果碰到关键技术难题,他们也会来现场指导。”浙江石金玄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加阳告诉记者,2016年5月,公司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相继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和周丰峻入站工作,开展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的应用研究。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国家关键战略材料,过去我们知道它是好东西,可以在很多领域派上大用场,但真正要用新材料代替传统材料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加阳说,一方面,院士能够精准把握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给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思路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院士资源,企业也和用户建立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新产品推向市场。

许加阳表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还提升了公司技术团队对专利申请和新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2018年,公司有12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验收,在院士的引领下,高端人才数量也比建站前增加了50%以上。

“在院士专家的指导下,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快,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成长都很明显。我们以此建立12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机构,攻克行业共性难题。”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祝兵介绍,2004年公司就与院士结缘,通过“院士引院士”“院士带团队”等模式,目前工作站已引进院士1名,合作院士2名,专家团队共计60余人。

开发项目400多项,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35项,科研项目产业化转化率100%,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借力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宜电机有限公司这个创始于1968年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名声在外:霍金的轮椅、高铁的车门、智能机器人的手臂……这些产品使用的电机都来自联宜公司。

“过去项目研发结束后,企业就和专家断了联系,如今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这样的平台,促成院士和企业长期合作的关系,他们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更有针对性地集中攻关技术难题,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金华市科协业务工作部部长林祖旭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