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试验区: 迈入协同创新新时代

天津自贸试验区: 迈入协同创新新时代

2019年12月3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天津首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天津分行FT账户上线。

“FT账户体系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实金改30条、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促进金融政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FT账户将助力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积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行长马超龙说。

天津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高地,4年前,长江以北首个自贸试验区在这里诞生,让整个区域的开放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一组数据勾勒出天津自贸试验区蓬勃发展的脚步:用占天津1%的面积创造了占10%的地区生产总值、40%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60%以上的对外投资和近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一系列政策制度创新,助推天津自贸试验区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9年10月,天津市出台《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措施》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进一步放宽金融业外资准入和业务范围限制。

“《行动方案》共100条措施,全是接地气的干货。其中近一半(48条)改革创新措施是全国首创。目标是对标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离岸贸易、国际业务税制、国际仲裁、人和资本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等方面率先开展探索。”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研究发展室副主任陈明业说。

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波音737-700型飞机“客改货”维修工作。目前,已有7架飞机通过航空保税维修政策抵达天津海特进行维修改装等业务。受益于天津自贸试验区境内外航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试点政策,海特飞机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航空维修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在金融领域,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落户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区,成为首家落户保险产业园的中外合资综合性财产保险公司。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经聚集了中铝、宏泰、渤海保理等超过600家金融企业,商业保理业务规模达到800亿元,占全国的15%。

在融资租赁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共注册租赁企业3333家,完成了超过1500架飞机的租赁业务,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总额近千亿美元。

天津海关关长赵革介绍:“目前,天津海关正携手天津自贸试验区,进入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创新的2.0时代。我们将从单一性政策创新向复合创新、多部门联合创新升级。”

2019年11月,天津海关与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签署《共建自贸区联合创新工作机制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一系列政策试点打通产业发展的“瓶颈”,围绕保税维修、邮轮配送、平行进口汽车等新兴业态,搭建制度联合创新平台,优化物流供应链通关模式,重振口岸经济。

“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在从便利化向自由化全面升级,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步入改革‘深水区’。对此,我们正在开展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探索建立更具竞争力的管理运行模式。”陈明业说。

日前,天津自贸试验区面向国内外发布了选聘公告,截至2019年12月底,报名参加选聘的高端管理人才超过百人,一场自贸领域的法定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据了解,在此次体制机制改革中,将设立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即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创新发展局将围绕重大战略、重要政策发展前沿,深入企业、贴近产业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创新探索建议和改革方案,推动自贸试验区开展功能开发和新兴产业培育等市场化服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