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资产模式”让创客空间不堪重负

“重资产模式”让创客空间不堪重负

2014年以来,帮扶小微企业的众创空间成了最时髦的词汇,为创业者在场地、资金等提供了诸多便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拥有超过1.6万家众创空间。

《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众创空间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泡沫化现象已经显现,主要依靠政策补贴的模式难以持续,行业开始探索多样化的盈利模式,而投融资模式正在受到重视。

靠补贴没前途

众创空间又称创客空间,作为一种新型创业孵化器,因为其蓬勃活力和无限创造精神受到官方认可。今年3月初,国务院办公厅曾专门下发指导意见,公布多项大力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的众创人士而言,这个行业尚存在属性不清、跨度较大等问题,并且大多数的生存还在依靠政府补贴。

有消息称,市场上有众多有名无实的“众创空间”,借“众创”之名,打擦边球,申请补贴。由于各省市都加大相关扶持力度,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补贴,因此让很多商家眼馋。有专家分析称,众创空间市场存在泡沫,未来几年如果政府扶持力度减小,将会有一批空间关门大吉。

世鳌国际创始人兼总裁刘天飚也表示,“众创空间也遵循摩尔定律,一定会出现泡沫期,我们需要做的是坚守,看到商业的本质。任何商业模型都必须盈利,否则没有未来,众创经济也是。”

盈利模式之痛

众创空间的前景虽然受到认可,但其盈利模式仍是业内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多数众创空间,实则仍停留在提供平台的层面,租金收益是其主要的收益来源。其实还没有真正深挖到众创空间的市场价值,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观察者点出,那些价值发挥不够的众创空间甚至包括万科云城、SOHO 3Q等在内的、由开发商主导的众创空间。它们也多是以租金作为重要收益来源。从投资角度来看,这种重资产模式不是长久之计。

“从目前看来,很多众创空间的盈利模式和传统的商务中心盈利模式比较一致。”平安不动产北京公司总经理许良飞说道,“如果盈利模式还是在吃租金差,我觉得他们没有任何前途,在全球这个领域靠租金生存下来的公司是很少的。”

真正能创造价值,并有未来的众创空间其实并不多,如何挣到钱,如何有发展,如何打出自己的特色牌,才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实际上,部分众创空间也在探寻新的盈利模式。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众创空间应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创业培训,甚至提供办公场所以及工商注册、税务、名称预核准等服务,此外,还应有资金可以直接用来投资有潜力的创业项目。

模式因事而变

众创空间的服务模式在多样化,盈利模式也在寻求改变。真正能盈利的模式,应该是基于资本投资的回报。

如今的众创空间也已经意识到问题,收入组成发生变化,演变为场地出租、中介服务收入、投融资收益等三大部分组成。

在河南首批众创空间里,有一家名叫UFO的众创空间,虽然成立时间不长, 但是盈利模式已经逐渐成熟。

“2015年,包含政策补贴,公司已实现盈利500多万元。”UFO空间创始人李玄一告诉记者,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你只管改变世界,其余的我们来做!”经过筛选,入驻团队的办公费用都是免费的,从工商注册到财务、法律、管理咨询等等,也都提供免费服务。

大多数“众创空间”,都在追求与创业公司的股权绑定。一方面,创业的高风险性和创业者较低的支付能力,使得以股权换服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创业公司的未来成长性,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哪怕只锁定每家入孵企业股权的1%,对“众创空间”来讲,在未来有可能产生收益的“聚变反应”。

UFO众创空间也不例外。

“我们就是天使投资人。”李玄一告诉记者,入驻团队需要与UFO签署优先投资协议,这是入驻条件。他们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入驻项目发展3—6个月,如果觉得还不错,创业团队也正需要股权融资的话,他们有优先投资的权利,等到创业项目拿到A轮投资,他们的股权就升值了,转让出去,差不多就退出了。

目前,UFO众创空间聚焦在互联网科技类创业项目,已经帮助创业者注册了32个项目,投资6个项目。

UFO众创空间接下来会不会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对此,李玄一向记者表示:“紧接着,我们准备要做的是创客教育。”在他看来,一个已被预见的趋势是,今后的孩子将要进入“创客”式学习的新时代,因此,他们会创建“创客实验室”,让学生们头脑中大多数的新想法,可以借助各种先进制造设备变成现实,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他们也为解决创客们的住宿问题,在建创客公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