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扶持力度不输“北上广”政策支持惠及“夹心层”

深圳:扶持力度不输“北上广”政策支持惠及“夹心层”

为进一步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人才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市委常委会日前通过了《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20个方面81条178个政策点,涵盖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各个环节,覆盖院士等高精尖缺人才、博士后等基础研究人才、高校毕业生等中初级人才、工匠等技能人才以及创客人才等各级各类人才群体。

据了解,《若干措施》尤其针对深圳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很多措施弥补了我市目前人才政策的主要缺漏,在财政投入、人才安居保障、释放市场活力、人才“松绑”、人才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部分项目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着力打造形成我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按目前20个方面的措施测算,每年市级财政的投入将达44亿元,新增23亿元。

《若干措施》有哪些亮点和突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记者作了解读。

亮点 1

不搞大而全,着力解决五大问题

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来,一直是吸引全国人才“孔雀东南飞”的人才高地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各地对吸引人才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市面临着人才政策比较优势弱化、人才引进难度加大、人才队伍存在深层次和结构性等问题,人才工作面临新的考验。

“《若干措施》不搞大而全,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立足于能实实在在落地且能立竿见影的举措,着力解决我市目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是针对我市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尖端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提出实施杰出人才培育引进计划、深化和拓展“孔雀计划”、设立“引才伯乐奖”、实行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管理、推动高水平科研机构和新型智库倍增发展等措施,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二是针对中初级人才吸引难、留住难问题,提出大力建设人才公寓、加大中初级人才住房政策支持、给予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等安居保障措施,以及推进高水平院校和学科建设、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等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的措施;三是针对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的问题,提出完善干部出国(境)培训制度、支持人才和项目国际合作交流、实施学生国际交流计划、完善留学人员来深创业资助政策等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的措施;四是针对人才资源存在结构性问题,提出优化党政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加强基础研究人才稳定支持、吸引集聚金融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加快引进培养城市管理治理专业人才、加强教育系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文社科专业人才、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等促进人才资源均衡发展的措施;五是针对城市人口整体素质与国内外发达城市有差距的问题,提出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推进人才入户制度改革等措施。

亮点2

瞄准空白盲点,填补主要政策缺漏

据介绍,《若干措施》坚持补缺补位,弥补了我市目前人才政策的几个主要缺漏。

一是针对国内高层次人才团队的资助空白,提出给予最高1亿元的资助;二是提出在专业性较强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设置高端特聘职位,实施聘期管理和协议工资,解决这些专业岗位需求与待遇不匹配而无法吸引留住人才的政策盲点;三是针对我市金融产业高速发展但专门人才支持政策的缺失,提出出台加强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四是针对我市人才培养能力较弱的缺陷,提出推进高水平院校和学科建设、推动高水平科研机构和新型智库倍增发展、引进培育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等系列措施;五是为了对市外事业单位在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新创业在身份上进行政策对接,提出在5年内按我市事业单位编制内管理;六是为了与中发8号文对接,提出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并规定离岗创新创业期限以三年为一期,最多不超过两期;七是针对院士此前只能选择免租住房的政策,提出杰出人才可选择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也可选择600万元的奖励补贴。

亮点3

近一半政策点属新增,支持扶持力度不输“北上广”

据了解,《若干措施》的178个政策点中,属于新增的86个,占48%;属于强化的70个,占40%;属于重申的22个,占12%。新增和强化的156个政策点中,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或政策创新的90个,占58%;加大投入力度的28个,占18%;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的19个,占12%;强化人才荣誉和激励的8个,占5%。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若干措施》81项措施中,除了中央和有关部委特许支持北京中关村和上海的政策及不符合我市市情的政策之外,其余所提出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能够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杭州等城市基本拉平,而部分政策项目,如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高层次预备项目团队、博士后生活补贴和科研资助、引才伯乐奖、青年人才举荐制度、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在新型研发机构等开展职称自主评价试点、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等则处于领先水平。

亮点4

喜新不厌旧,政策惠及存量人才和“夹心层”

记者了解到,《若干措施》并非只为“引才”所用,在重视引进增量人才的同时,也很重视存量人才的培养激励,很多政策点对于特区现有人才也是一大利好。据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目前178个政策点中,专门指向新引进人才的20个,占11%,其他158个政策点均能惠及存量人才。

《若干措施》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并非只重视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而是让其他各层次群体均能受用的普惠性政策。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若干措施》在人才住房保障、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创业金融扶持、子女入学和平台服务、创新创业奖励等方面,均覆盖到了各层次各领域人才群体,尤其是“夹心层”人才群体。

此外,《若干措施》既注重财政的直接投入,又积极引导社会资源的调度,特别注重调动企业主体、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人才团体等参与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的积极性;既注重人才政策创新,又注意与原有政策的衔接。20个方面的政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既有政策的补充、完善和衔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往政策的碎片化、不平衡等问题。如针对目前我市国内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资助不平衡问题,统一提高了资助标准;针对国内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不平衡问题,按照相同层次待遇一致的原则,调整并统一了待遇标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