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CDS即将落地

中国版CDS即将落地

备受业内关注的中国版信用违约互换(CDS)渐行渐近。《经济参考报》记者2日从接近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人士处了解到,该协会金融衍生品专业委员会就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CDS业务指引。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化方式化解债市风险的时代即将来临。

据媒体报道称,此次通过审议的业务指引主要明确了CDS产品交易时确定的信用事件范围至少应包括支付违约、破产。根据参考实体实际信用情况的不同,可纳入债务加速到期、债务潜在加速到期以及债务重组等其他信用事件。另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业务参与者在开展CDS交易时应确定参考实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公司、主权国家或国际多边机构等。

据了解,金融衍生品专业委员会为交易商协会下设的专家议事机构,主要起到咨询服务作用,并不是代表协会进行决策的机构,而通过该委员会审议是CDS业务推出的步骤之一。据接近交易商协会的人士透露,该指引正式对外发布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CDS不仅可以剥离出信用风险交易,对冲信用风险,还有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作用。”中信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明明表示。他认为,在一个信用风险逐步可控释放的进程中,是推出CDS的好时机。

今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刚兑神话不断被打破。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国内债券市场发生16家发行主体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债券数量30只,涉及本金超过200亿元。扣除已经足额偿付和利息代付的债券后,依然有近180亿元本金未付。今年前5个月出现的债券违约事件,不管是从涉及的企业数量、债券数量、债券金额,都已经远超2015年全年。

民生证券发布报告称,随着中国债市刚性兑付的逐步打破,信用债风险将面临市场定价,风险敞口无疑较政府隐形背书时代有相当幅度上升。为了债市健康流动,自然需要将这部分风险更好地定价流转甚至是相对独立化。CDS正是满足了以上需求。从某种意义上看,CDS实现了信用风险的分离和交易,可以有效对冲信用风险,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套利和投机。

不过,明明也坦言,目前我国法律制度、信用风险计量、交易结算制度等尚不成熟,相关标准文本和配套机制尚不健全,中国版的CDS的推出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期待的同时,我们更要对CDS可能产生的风险高度警惕,特别要汲取美国次贷危机及CDS市场的教训,防患次生风险。”某银行分析人士直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