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思维:科学的再认知

跨界思维:科学的再认知

绿豆养生、香蕉致癌、微波炉辐射致病、转基因食品让人绝育……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传言”,公众该如何分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赝科学,什么是伪科学?在近日举办的理解未来讲座第18期讲座上,著名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谢宇和著名物理学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欧阳颀,相继登上讲台,讲述科学的边界与局限、探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异同。这是理解未来系列讲座首次设置两位主旨演讲嘉宾,并通过双方的跨界对话,带领观众体验脑力激荡。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未来论坛科学家委员会委员饶毅参与论坛并主持跨界对话。

谢宇认为,不同于自然科学以发掘“永恒世界”中的真理为最终目的,社会科学是以了解“变化世界”的具体现实为最终目标。今天的社会科学思想来源于生命科学学者达尔文的生命科学研究,其进化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启示。“如果说,自然科学的关注点可以称为‘典型现象’,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事物,而社会科学所关注的则是所有个案组成的状况,是小个体拼凑而成的大整体。希望年轻学者抓住中国社会快速变革转型这一时机,收集数据,积极开展并推进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

“科学的核心是任何一个科学论断都可以被证伪:科学论断必须能够给出预测;理论预测与实验不符合就必须修改、补充、甚至放弃;科学不存在终极理论。”欧阳颀表示,要成为科学家必须具备五大要素:好奇心、献身精神、广泛的兴趣、直觉、社会责任感。“科学的道路漫长而艰辛,要能持之以恒的坚持,需要做到兴趣驱动而非职业(收入)驱动, 问题驱动而非学科驱动, 科学趣味驱动而非发表论文(SCI)驱动。”

据了解,理解未来讲座是面向大众开放的公益科学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创新科学家担任主讲嘉宾,并与相关行业知名人士及企业家跨界对话,以传播科学精神、启蒙科学思想。理解未来讲座形式不断创新,内容覆盖材料物理、量子物理、化学、数学、生命科学、医疗、科技、社会科学、人文等诸多领域。为更好鼓励科技创新,未来论坛设立了“激励为了致敬”大奖,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不限国籍、性别、年龄)。未来论坛秘书长武红表示,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两个奖项: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奖项由各领域专家提名,科学家委员筛选、审定,并在全球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整个评奖过程由监管委员会全程监管。目前,大奖工作推进顺利,预计将在9月公布第一届大奖获得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