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到10000”:技术如何变现?

“从100到10000”:技术如何变现?

10年前,带着在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室积累的技术和2万元资金,姜桂宾一头扎进电动车产业,梦想有一天做成“中国的特斯拉”。如今,他和师兄师弟创立的珠海英博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电动车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依托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而来的产品,占据了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90%、纯电动乘用车市场35%的份额。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在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英博尔的成功之道正在于此。“高校研究的是‘从0到1’,而企业研究的是‘从100到10000’,是产业化应用问题。”有企业家如是说。

从科技成果来看,珠海近5年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科学技术奖47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5年全省排名第二。与此同时,大学源头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平台服务能力不强、科研机构受体制机制束缚等瓶颈,也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

珠海如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创新发展,助推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议,科技成果转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及中介机构等多方合力推进。珠海可以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推动间接转化、以新型研发机构为重点创新运作机制、鼓励企业瞄准1—2年可变现的技术进行研发、设立财政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多项措施,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成绩 5年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54项

2005年,受珠海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姜桂宾在珠海高新区创立了英博尔电气,专注研发和生产电动车辆电动控制系统。如今,该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产品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电子油门、车载充电机、DC模块,其中前两个是电动车驱动的核心。

“2015年公司产值是6亿元,今年预计可以翻一番。”姜桂宾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公司技术已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其电气控制系统占据了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90%、纯电动乘用车市场35%的份额。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英博尔的成功之道也在于此。

其中,科技成果是创新的源头。以衡量科技成果的一项关键指标专利数为例,截至今年6月,珠海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18件,已经连续5年全省排名第二。

市科工信局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全市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类专利申请比例为39∶47∶14,其中发明、实用新型两项比重排名全省第一。专利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发明专利,数据也显示出珠海科技成果结构较优。

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情况来看,2015年全市397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科研项目3823项,专利授权量占全市专利授权量比重为74.07%;拥有有效专利数23180件,其中发明专利2834件,占比12.23%。

除专利外,市科工信局还介绍,在科技成果方面,近5年珠海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科学技术奖47项;2014年以来获国家、省重大项目资助(科技、工信系统创新类项目)69项,资助金额5.02亿元;2015年经各级科技部门登记的技术合同49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5.4亿元。

有了科技成果,还要有高效的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进而发展出新产业,分为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

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就是科技成果直接转化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研究的是‘从0到1’,而企业研究的是‘从100到10000’,是产业化应用问题。”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CEO雷震说,以自身发展经验为例,公司虽然由一群清华博士创立,但并没有以传统高校和研究院的方式来做,而是形成了以科研人员为核心、依托企业化运作的“企业研究院”模式。

此外,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或合同研究也是直接转化的常见模式。以吉达讯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和珠海达讯科技合作成立,引进吉林大学教授团队以技术入股,并实现市场化运作。如今,该公司最新研制的三元动力电池将面世,预期新增产值6.5亿元,市场占有率将提高3倍。

问题 技术与产品衔接存在“断档” 中小微企业创新潜力有待挖掘

尽管从专利授权人均值来看,珠海在全省位于前列,但专利总量相对于珠三角来说不大。2015年,珠海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省第8位,授权量排名全省第9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省第7位,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排名全省第5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全省第6位。

从专利结构来看,珠海也存在短板。市科工信局相关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前10名的企业申请量占全市申请总量的70%,其中格力专利申请量几乎占全市总量的一半,而中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专利创造上的潜力仍未充分挖掘。

不仅是科技成果总量有待提升,其转化效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不缺创新技术,但能实现产业化应用的非常少。而在工业领域,低技术、低成本的产品很多,但和创新技术结合的很少。双方都有巨大需求,但中间却是‘断档’的。”雷震认为。

尽管珠海目前已有不少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载体,但实际转化效率和成果产出仍有提升空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一些“高大上”的国际创新平台,如诺贝尔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等虽已落地或运作,但国际级专家留在珠海的时间很短,与本地企业、高校合作较少,没有形成直接产出。

孵化器运作同样存在瓶颈。除清华科技园、珠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少数孵化器外,近半孵化器仍然以房租收入为主,还未形成集平台服务、成果转化和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孵化体系。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也受到较多限制。一方面,国有背景的公共技术平台在招聘人才、薪酬待遇等方面受到体制机制束缚,成果转化的创新性不强;另一方面,企业自建的技术平台受商业竞争因素影响大,成果转化的公共性不够。

以国家耗材质检中心为例,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目前隶属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管理,编制、收入和支出都在检测所,无独立法人地位,“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受到影响,长远来看,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也会打折扣。”

突破 出台多个重要法规 技术骨干可享八成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平台、高校、资本的深度联动。针对目前存在的短板,珠海各方正在行动。

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引导作用必不可少。目前,珠海已制定了《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多个重要法规,出台了《珠海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关于推进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珠海市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用地管理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文件。

其中,将于10月起实施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修订版就重点通过强化人才激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该条例赋予市财政资金设立或者参与设立的高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自主处置权,赋予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获得的奖励将不少于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的80%。据了解,这一奖励比例属全省最高。新型研发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以省科学院珠海海工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个骨干研究所(下称“珠海三所”)为例,重点探索“产业化应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尤其注重建立以“投入产出”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度,鼓励研究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据省科学院院长廖兵介绍,对于珠海三所下设的研发平台,将以“专利及其转让+产品与工艺及其转让价值”为主考核;对于项目公司,将以“产品产值、市场份额、市值”等为主考核。另外在团队激励上,重点以“技术转移转化收益”为主,可以是一次性资金、比例分红、股份等形式。

在企业层面,产学研合作则成为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继2007年与大连理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出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打印机、2012年与浙江大学合作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于国产打印机SoC芯片后,如今,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家院校合作,力争孵化“百亿级”计算机外设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产业。

“我们瞄准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加快成果转化,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该公司董事长汪东颖说。

焦点

从科技到产品,哪些痛点应解决?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接下来,珠海如何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更好打通科技到市场的通途?

1.科技成果从哪里来?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及平台布局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科技从哪里来”的问题。目前,全国乃至全球的原始科技成果大多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而在珠海,大学普遍存在“文科多理科少、学历教育多研究教育少”的情况,且十分缺乏科研院所,导致创新源头供给不足。

“珠海可以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科研平台落户,通过这些国家级项目和平台聚集更多高端创新资源,填补自身源头创新的不足。”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郭戎建议。

比如,利用靠近南海利于深海开发、背靠珠三角庞大制造业腹地、市场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和中海油深海开发、中大海洋科考船等项目的基础,在高栏谋划设立“深海科技产业园”,在深海技术产业化方面进行突破;利用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在深空探测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实现在重大科技项目方面的“上天入海”。

2.创意怎样通过市场考验?初创企业研发要瞄准1-2年可转化的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能否成功,最终仍要由市场检验。在此过程中,企业作为最了解市场需求的生产者,担当起推动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的主体角色。要以产业发展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要实现创新成果变现,不能用松散的方式,要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CEO雷震认为,企业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把科学家群体和制造业从业者结合起来,二是把新技术、新工艺与产业化应用前景结合起来。

“关键是从源头开始,就要接地气、要瞄准市场。”珠海英博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桂宾从自身经验出发,建议企业、尤其是处于“死亡之谷”的初创型团队要瞄准1-2年可转化的技术进行研发攻关。“这才是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姜桂宾同时表示,进一步而言,针对已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和技术优势的“单打冠军”,可以探索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结合上下游配套企业、科研院所和各类资本,进一步培育、集聚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骨干企业开展开放式的平台创新,进而向更多行业内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创新溢出,形成一批引领创新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3.创新平台如何加速成果转化?借鉴香港科技园市场化运作模式

孵化器、创客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等,都是推动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尤其是新型研发机构,不仅拥有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有较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灵活的体制机制,可以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珠海清华创新中心主任于勇认为。

在于勇看来,珠海可以进一步对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放权”。政府只直接管理人事、资金预算等事项,具体人才引进、项目运作、股权投资、平台建设、技术研发等内容,可下放给新型研发机构自行决定。同时,新型研发机构自身也要立足产业应用前景,建立可获得经济回报的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筛选符合本地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陈广汉表示,以香港科技园为例,其由政府投资、科技园公司负责进行园区的营运和管理,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取得良好的效益。

“珠海的孵化器建设,可以向其学习资本运作、国际认知以及管理体制等。”陈广汉建议,珠海可通过孵化器平台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协同作战。

4.政府怎样实现精准服务?设成果转化办公室促创新供需对接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提升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为各方实现“协同创新”搭好桥梁。

“珠海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供给需求对接机制,如设立成果转化办公室、定期举行供需见面会等。”省社科院院长王珺建议,珠海要发挥市场选择、资本选择的优势,一方面让高校、科研院所把相关的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另一方面让风投机构来选择项目,在科研项目转化和市场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对接。

“政府可探索设立财政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院长付景川建议,创投机构可对企业承接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市场化选择”,筛选出有意向的投资对象,通过资本市场由引导基金选择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成果转化到一定阶段后,引导基金可按原值退出,滚动使用。

付景川还建议,可由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信息化平台。同时,通过“前资助、后补助”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介机构向经营专业化、功能投行化、收益股份化、信誉品牌化方向发展。

5.资本“翅膀”如何助力创新腾飞?探索引进设立更多产业基金

资本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是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郭戎建议,在科技金融产业方面,珠海一是做好“科技的金融”,要让大规模、高质量的天使投资人和风投机构在珠海聚集;一是做好“金融的科技”,依托本地软件产业优势,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

于勇表示,强化投融资服务功能也是孵化器建设的重点。其中,引进更多产业基金又是核心方向。相比普通风投或政府投资,产业基金更具有针对性,更连接着行业内除资金之外的各类资源,撬动社会力量的“化学效应”将会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经常会存在信息不对称,成熟的项目已经不需要找资本,而社会资本又不敢过多投入到初创企业中。” 中大创投董事长舒元认为,处于“死亡之谷”的初创企业更需要前期资金投入,珠海可以考虑成立多元化的评估团队,探索建立专门针对初创企业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合适的企业加大事前或事中扶持的力度,提供“雪中送炭”的金融支持。

他山之石

以色列:高水平孵化器和大学成就“创新国度”

以色列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成就,科技对这个自然资源极度贫乏国家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创新上,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创新经济的优秀代表,以色列孵化器建设和大学源头创新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以色列拥有20个国家级孵化器,重点帮助初创企业走出“死亡之谷”。据了解,这些孵化器一般是风投机构、高校或其他公司负责运作,通过投标获得经营资格,经营期为8年,并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对进入国家级孵化器的初创项目,国家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可给予项目发展80%的资金支持。同时,项目进入孵化器后,可全身心投入研发,法务、财务、市场营销等事务都由孵化器经营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且基本免费。目前,孵化器内大约1/3的初创项目可以成长为运作良好的高科技企业,部分优秀项目实现到纳斯达克上市或由大企业并购。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以色列创新的重要源头。据了解,中东地区最好的10所大学中,有7所位于以色列,其中3所大学在学术领域已进入世界大学100强。以著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为例,该校创办至今,已有1/4的毕业生走上了创业之路;从2004年至今,该校毕业生拿到了4个诺贝尔奖,创办的公司有2/3在纳斯达克上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