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临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定位精度高于5厘米,根据位置偏差和当前电子罗盘测量的运行姿态,及时调整运行方向,采用多信息融合导航技术……历时10个月,上海师范大学的师生成功研发出了无轨型智能送餐机器人。如何把超宽带与里程计信息融合的送餐机器人项目向经济和社会转移转化?如何释放留存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国企中科研成果的活力潜力?临港给出了答案。

近日,临港国际智能制造展示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开放,成为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一张新名片。中心将对接国际智能制造前沿技术成果,聚焦人工智能、无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汇聚行业资源,引入研发主体,叠加专业服务,促进国际先进智能制造技术、产品以及创新项目在临港集聚。

中心由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承建,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对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数据平台,实现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竞价、撮合、对接、转让和融资等功能。中心实施“互联网+实体”的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展厅同步建设、同步揭幕、同步运营的实施路径。目前,中心的线下展厅一期已经建成。线上展厅将进行项目、技术和成果的展示,可查询科技成果信息、研发项目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行业信息,成为智能制造行业数据的风向标。

科技成果的经济转化是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突破口。为加强产业引导和培育,上海临港管委会设立了50亿元规模的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设立每年5亿元的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去年,临港开展两次智能制造项目专项评审,立项63个项目,批复扶持资金6.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1.6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