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山西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进一步优化山西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省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否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的决定性因素。

一、营商环境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创业。面对创新创业浪潮,需要营造公平、自由、竞争的创新创业环境。从协同学看,任何系统的运转都是外生参量与内生参量各自作用下所形成的合力。参量的有序与无序决定了系统能否协同良性运转。协同有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应包括创业者、创业服务机构、风投基金、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参量,需要在共同有序作用之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其中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及政策环境。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制度环境,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将企业项目承诺制落到实处,实现“人走茶不凉”。优化政府服务体制机制,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倒逼营商环境改善。持续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一站式政策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进一步保护市场主体,加大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工作力度,形成公共服务与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互补衔接的良性机制。加强“双创”工作中政策执行的公平性,实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规则公平。

二、孵化服务

强化孵化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注重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提高孵化器服务的有效性与应用性。严格孵化器的企业准入机制、孵化机制及创业服务团队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孵企业要严格准入,服从孵化器的管理。创业服务团队熟知政策并能宣传好、运用好,为孵化器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发展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利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加强对创业者股权融资培训,强化股权融资与信用风险意识。引进知名创投机构,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国有企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以IPO为导向的股权投融资体系。通过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天使投资风险补偿机制、科技保险风险补偿资金等形式,完善天使前融资服务、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及上市等金融服务业链条,增强金融市场服务创新创业功能。

孵化器形成特色化发展道路,精准定位产业型、创投型或服务型。引进国内外先进孵化器管理模式,提升孵化能级,打造专业化、高端化、集群化双创聚集区,形成新型专业化线上线下协同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各区县产业基地与特色,打造主题化、差异化的“双创”特色小镇,致力于形成将孵化器与产业集群创新联盟相连接的生态群落。通过社群交流孕育项目,实现人才、项目及服务的聚集效应,打造孵化器品牌,实现聚合发展。

建立孵化器动态管理办法与退出机制,强化孵化器级别申报与评价机制。利用激励与约束双重机制,推动孵化器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提升孵化能力。实施动态管理与淘汰退出机制,利用入孵企业与孵出企业的数量及比例、企业对孵化器服务数量与质量满意度等量化指标,考评孵化器绩效,并据此对其进行评价定级,有效避免低质量孵化器大量出现挤占公共资源,影响创业企业的孵化进程。

建立与企业良性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建立平台型治理模式,从管理走向治理。充分了解、吸纳企业的合理建议与要求。通过外部合作,为在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资金、信息等方面的社会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双边需求配对模式。

三、思想观念与文化氛围

激励大众思想创新。从观念上激励大众,以思想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关键在“志”,在省、市、县乃至乡镇打造创新创业样板,让大众从观念认同过渡到行动认同,由充分理解创新创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发展到投身于创新创业事业。促进整个社会思维方式转变与价值观念更新,逐步形成创新伟大、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释放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创造力。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企业家精神是自下而上带动全体人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好激励途径。它打破了国界、产业、制度及想象力的壁垒,使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能力在社会范围内地传播发展。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社会心理服务,引导广大“双创”群体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更广泛群体树立创新创业信心信念,形成鼓励试错、包容失败的良好社会心理。在政府支持、引导的基础上,运用好基层社区和基层“双创”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直接联系群众的优势。

四、体制机制

开启基础性和引领性的制度改革,逐步拓宽改革的广度与深度。加强经济政策与创新创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强化政策与需求的匹配度,加强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推动信息对称化。建立覆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明确“双创”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与责任。

运用好社会保障兜底手段,对达到条件的创业企业的员工进行社保补贴。加强对创业者失败原因及其流向的调查,据此对创业环境、创业需求及创业趋势做出研究,探索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的根本途径。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研究建立“双创”发展统计监测制度。完善“双创”数据库的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增减统计与考核指标,并建立透明办公机制,为社会参与决策提供渠道。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