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高烧”引反思:梦想是否只是说说而已

众创空间“高烧”引反思:梦想是否只是说说而已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兴起,各类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崛起。但是,伴随经济增速放缓,众创空间投融资不持续、恶性竞争、发展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开始显现。或许,众创空间应摆脱重收益轻服务、“做房东收房租”的单一发展模式,完善创业和创新服务,在“双创”中实现转型。

政府扶持 资本青睐

当前,双创浪潮兴起,各地的众创空间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众创空间则被视为孵化器的升级版,在改头换面之后,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初创企业面前,提供诸如法律、财务、咨询等一系列服务。

各地政府也乐意扶持民营化的众创空间,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来撬动创新创业。上海市首个工商注册“众创空间”的苏河汇董事长、CEO罗玥告诉本报记者,诸如江浙沪等地,都对不同级别的众创空间有一定额度的补贴,普遍在几十万元级别。比如上海长宁区,针对众创空间就有一次性的开办费和补贴。但是也有相关的要求,就是评估服务对象、活动、效果,根据评估再扶持。此外,上海市众创空间联盟也会给会员相应的补贴,大概也是在几十万元。

天津也有相应的补贴。记者了解到,天津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分级、分类给予100万元到5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用于初期的开办费用;江苏省苏州市则对市级认定的众创空间,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目前,全国已经有约500家众创空间获得国家各类支持,和原有的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一起,形成了一个创业体系。与此同时,政府也要求众创空间在未来发展中更多聚焦实体经济,更多用科技成果来带动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升级,更多面向市场新需求和潜在需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受此影响,各地众创空间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据投中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时,中国稍具规模的众创空间还不足20家;如今,全国各地的众创空间预计已超过1.6万家。在区域分布上,这些众创空间不仅聚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即使在嘉兴、扬州等二三线城市,也开始蓬勃兴起。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去库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众创空间、线上短租平台的兴起,也被视为房地产去库存的新兴路径。这背后的逻辑,则是更好地盘活市场存量,利用、改造更多的闲置资源,满足多元化需求。

万科前高管毛大庆辞职之后,其选择的创业项目就是名为“优客工场”的众创空间。3月12日,“优客工场”还宣布完成A+轮融资约2亿元,估值已经逼近40亿元。在这背后,可以看到众创空间本身作为创业项目,正赢得创业者和投资人的高度重视。

看到中国的火热市场,连国外的众创空间都忍不住前来分一杯羹。3月10日,众创空间鼻祖美国WeWork公司宣布,已经完成新一轮4.3亿美元(1美元约合6.50元人民币)融资。此次融资由联想控股和弘毅资本领投,这不仅让WeWork估值将达到160亿美元,还加快了WeWork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一哄而上 模式单一

虽然众创空间是扶持创业的,但是民营化的众创空间本身也需要面临活下去的问题。事实上,如今已有众创空间开始倒闭。

近日,深圳市一家名为“地库实验室”的众创空间的转让通知引起关注。这家众创空间是2015年8月才开业,至今经营不过大半年时间。此前,他们还提出要打造“创业公司产品经理的输出基地”。但如今,它已在门口的招牌上标出了“转让”字眼。其“速生速死”的经历让有些人惊呼:众创空间建设热潮是否会迎来“倒春寒”?

记者采访发现,面对如火如荼的众创空间发展行情,已经有一些业内人士开始喊出了危言。

比如,毛大庆就公开表示:“不少众创空间可能还没有想明白商业模式,就跳了进来,有点一哄而上的架势,投资、赶热、赶时髦的也很多。”

此外,投中研究院分析师梁立明也表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众创空间吸引到的项目都是一些APP开发或是O2O运营,在项目类型上存在着许多雷同,创新项目并没有那么多,项目的同质化致使很多众创空间缺乏核心竞争力。

自我造血能力的缺失,更是让很多众创空间还无法飞得更高。

梁立明也表示,众创空间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大多是以收取低额的租金和服务费为主,但众创空间的场地大多是市场化租赁,前期投入较大,而且维持日常运营的商务成本较高,所以能实现盈利的众创空间少之又少,能维持收支平衡都实属不易,这样的盈利模式并不能支持众创空间长远的发展,“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

“适当降温才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业内专家建议,众创空间存在“高烧”现象,如果想长久地存在,政府就必须冷静地思考众创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从大水漫灌式的财政补贴转型为精确滴灌式的有针对性扶持,注重众创空间的差异化和专业化,防止一拥而上地空玩概念。

抱团取暖 期待政策

如今的众创空间已经难免一拥而上的局面,如何避免一哄而散,还有很多精细活需要准备。对此,梁立明建议,对于众创空间这种新型的创业服务平台而言,现阶段仍处于摸索期,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扶持,但仅仅依靠散落在各地的众创空间单打独斗很难形成集群效应,抱团取暖便成为了多方共赢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上海创客中心等近40家创业服务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众创空间联盟,成为全国首个区域性众创空间联盟。此外,北京、山东等数十个地区也纷纷成立各地的众创空间联盟,有效地整合了各众创空间,更好地对接政府、创投基金和产学研等优势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秘书长徐勇也公开表示,经历了2014年和2015年的创业热潮,可以预见2016年将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运营众创空间,短期内微利甚至亏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政府和各界的持续扶持。下一步应该重点支持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能够发现、培养、帮助优秀创业项目快速成长的加速器以及专业孵化器、创新型孵化器等。

对于众创空间的未来,互联网行业观察者李剑锋认为,真正意义的孵化器,应该更像是投资机构,创业者面试孵化器就如同面见投资机构一样,孵化器对面试的创业团队及项目都有自己的认识及主观判断和分析。通过细致的了解对创业项目及团队、市场、股权等等要有初步的尽职调查书。而不是我感觉这个项目可以,我觉得这个项目行,我看好这个项目等等。

而作为众创空间的践行者,罗玥表示,现在有些政策已经推出,但是有些不太明朗,业内关注的投资基金,LP(有限合伙人,即参与投资的企业或金融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人和个人投资人,这些人只承担有限责任——编注)退出的税费的减免到年底才出来,另一个是众创空间收入增值税和所得税,目前还没有减免的,如果和其他行业一样,各个众创空间压力很大。

对于创业空间的未来,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也表示,创新企业发展初期需要大量资金,由于初期风险大,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这就需要众创空间加强与天使投资、私募基金等风投合作,形成资金供给链,帮助企业渡过创业初期资金难关。同时,众创空间不能跟风式打造,良好的众创空间需要健全的生态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匹配的服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