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江苏省高校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11月5日,由南京高新区主办,南大、东大、南理工等高校协办的“完善科改新体系,推进高校‘双一流’”研讨会在宁举行,来自全国近百家高校科技产业方面的专家,共同分享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为高校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出谋划策。

记者了解到,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正在加快科技成果创新应用,目前省内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都在与企业共同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的壁垒,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之路,并取得较好成绩。在宁高校中,从今年合同金额上看,东南大学技术转移合同额最高,已达到2.2亿元。

“南京理工大学在全国拥有多个项目孵化中心,仅产业化研究院就有9家,其中8家落户江苏。”南京理工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吴志林告诉记者,为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目前省内的8家研究院都已打造了不同方向的主业,如位于六合的研究所,专门从事军品配套,年产值已达到3000万多元;而泰州的研究院则主攻焊接技术转化,除成为本省的焊接技术应用中心外,也将打造成全国焊接技术应用聚集区。

与此同时,南京理工大学已与南京市政府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南大苏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单位联合打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提升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预计明年6月平台可以正式投入运营。

“原来我们的产业化都是企业有需求,教授点对点地提供科研服务。而现在,我们也主动出击,和大型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果分享环节,东南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孙岳明介绍,为搭建一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立交桥”,东南大学在全省每个设区市都设立了特派员,给企业提供帮助。教授专家们也不再关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而是直接在产业一线,全方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在南京,与江宁区合作建设了无线谷,发展卫星通信;随着江北新区台积电的落户,与高新区合作,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重新构建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研究所平台公司,促成园区集成电路企业集聚。

研讨会现场,南京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潺嵋介绍,为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南京高新区正推动各项创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的有效对接,目前已形成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北斗卫星应用、软件及集成电路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下一步,高新区还将在产业科技创新和高端成果转化等方面与高校深入对接,并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贴心的服务,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建设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平台,实现更高水平创新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