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厦门大学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日前,教育部发布“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认定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99所高校为首批双创教改示范校,厦门大学榜上有名。

其实,这几年厦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不断发力,社会和业界都有目共睹:组建创业教育讲师队伍、聘请商业领军人物兼任创业导师、开设多层次创业培训、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中心……厦大正在想方设法,群策群力,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添翼”。

于是,在这所全国最美大学里,创新创业的“星星之火”渐呈“燎原之势”:越来越多学子的创业梦有了安放之所,越来越多“创客”的人生理想也在校园里开始勾勒……

建团队 夯实创业教育基础

打通鲍鱼全产业链

在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有一个经历了二十多年研究培育出来的鲍鱼新品种,叫皇金鲍。2015年,一个名为“启丞”的厦大年轻学生创业团队,尝试要把这项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启丞”创业团队发起人、厦大海洋生物系2013级本科生翟敏说,除了卖鲍鱼外,“启丞”还有更多的期待,比如以全产业链思维重新定义国产大鲍鱼,即打通鲍鱼生鲜行业全产业链。

目前,该团队已与晋江一大型鲍鱼养殖基地达成合作,去年年底,团队也已向市场推出了首批100多盒皇金鲍礼盒,并且在短时间内售罄。

翟敏说,卖鲍鱼初步成功一部分要归功于皇金鲍本身的品质,包括其大于普通鲍鱼两三倍的个头、上乘的品相和口感等;另一部分功劳,就要归于厦大的整个创业环境,及其对大学生创业知识、思维和相关技能的培养与培训。

打造创业导师团队

大一时,翟敏的创业意识就在悄悄萌发,她说,“学校给予我们的创业帮助很早就开始了”。比如当时她参加的KAB创业课程,就通过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让她对创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翟敏所说的KAB创业课程其实大有来头,它的开设基于厦大专门培训的一支KAB创业教育讲师队伍。这支队伍由32名讲师组成,他们全都熟练掌握了KAB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厦大校内一批能长期承担创业教育工作的稳定力量。

实际上,为扶持学生创业,厦大还组建了另外两支“霸气”队伍:一支是依托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的学科优势,凝聚起来的具有多年丰富创业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另一支则是聘请商业领军人物、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工商税务人员等兼任创业导师,建立起来的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立了团队,夯实了创业教育基础——厦大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是第一步。事实也证明,这“第一步”后来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厦大校内许多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启动,乃至成功,其中“启丞”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若没有KAB创业课程,让皇金鲍“面市”的想法或许不会这么早就被付诸实践。

抓培训 提升创业教育层次

提速发展的创业项目

厦大校内还有另一支创业团队,也在努力着要把实验室里的科研项目推向市场,这支团队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级硕士生梁添担任负责人,主推的项目是车载式道路病害检测系统,即“基于探地雷达核心技术,能够对地表裂缝、地底空洞、沥青不足等各类道路病害问题进行检测”。

简单点说,就是能给道路做“CT”,扫描地下空洞,以提前预警道路病害。

在这一创业项目发展的“轨迹图”上,其成长几乎是在“提速”中进行的:2015年获首届中国(厦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而后注册创立厦门桑德科技有限公司,同年7月获首笔融资20万元,12月首款天线阵列成功研制,2016年先后完成多项雷达系统专利的申请、公场地的落户,并与深圳市地陷办和中铁二局签订采购意向。

梁添说,这离不开学校的支持,特别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忠给予他们在技术、资源等各方面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启动之初,学校就向他们伸出援手。

“金字塔”式的分层培训

该项目的成员之一、厦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级本科生黄家铭说,他们的项目在参加创业比赛时,团委就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对各个比赛环节进行辅导,“包括商业计划书怎么写,面对专家应该如何答辩等等,老师都有详细地指导我们”。

或许黄家铭并不知道,这样的指导其实只属于厦大开展创业教育分层培训的一小部分内容。它属于厦大“金字塔”创业教育培训的最底层部分,称为“普及培训”,再往上还有两层内容,分别是“骨干培训”和“孵化指导”。

在“普及培训”板块中,厦大不但开设了一系列选修课,还以“第二课堂”为辅助,广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讲座、企业家论坛、创业者沙龙和企业参访等活动,并推出了“企业家进校园”、“南强之约”访谈、“心连心”创业成长训练营等众多品牌活动。

这些活动都以其“实用价值”得到了大学生创业者的普遍好评。比如定期举行的“创客加思享汇——项目管理诊断沙龙”,就经常邀请创业大咖为同学们进行深度的辅导与解析,无论是商业模式、营销困难、团队建设还是融资问题,都可以在项目诊断沙龙里找到答案。用黄家铭的话说,参加这些培训,“经常会有很多触动”。

这些就是厦大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第二步——抓培训,提升创业教育层次。

筑平台 拓展实践空间

保护学生创业热情

厦大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博士黄辉,是福建省首届“创业之星”标兵,他的创业项目是要把其自主研发的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用商业思维运营起来。

除去前期的研发过程,该项目于2015年开始做市场调研,2016年做适应市场的研发后,随即被推向市场,很快就融资150多万元。今年5月,他们基于纳米核心技术研发的防霾口罩也即将上市,凭借过滤PM2.5的高效率和更低的呼吸阻力,整个团队对其销售前景充满信心。“我本硕博都在厦大就读,近几年来能明显地感觉到,厦大校内学生创业的氛围越来越好了。”黄辉说,厦大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比如在研究生期间创业,厦大很多导师会把决定权交给学生,并提供资源和信息上的支持。在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业热情不仅不会被扼杀在襁褓中,还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和保护”。

搭建各种对接平台

在黄辉看来,学校给创业学生搭建的各种平台,也是让他们从中获益的最佳途径。比如,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经常会举办各种融资洽谈会,黄辉说,“这是我们迈上跟社会资源接触的有效一步”。

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投资融资、场地优惠、创业咨询等服务,这些也都是厦大尽最大努力一直在为学子们争取的。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孵化,校方还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专门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同时,搭建了许多创业实习平台和专门建好帮扶政策平台,并设立创业配套奖励,对毕业时自主创业或未就业但在一年内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给予1000-3000元的奖励。

这是在筑平台,拓展创业实践空间——厦大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支持青年创业的关键一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