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上海孵化器与初创企业共成长

30岁上海孵化器与初创企业共成长

今年是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诞生30周年。30年来,孵化器在沪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记者专访了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他表示,市科技创业中心正深入推进上海孵化器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建设,并根据上海的资源禀赋和创业者特点,制定上海孵化器、众创空间行业的服务标准,从长度、宽度、精度、黏度、温度等5个维度提升服务能力。

培育出一批科技型上市公司

上海孵化器发展分为4个阶段:1988至1997年是初创探索阶段,孵化器主要为科技企业提供物业服务;1997至2005年是拓展扩张阶段,提供扶持初创企业成长的基础服务;2006至2012年是稳步发展阶段,一些孵化器采用“投资+孵化”模式,与初创企业共同成长;2012至今是跨越式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孵化载体开始为企业提供全资源对接服务。

上海孵化器已培育出一批科技型上市公司。分众传媒、华平、展讯、微创等上市公司的身上,都带有上海孵化器的印记,它们无一不是从几个人、几十万元注册资金起家,逐渐成长为标杆企业。据统计,上海现有110家创业苗圃、193家孵化器、13家加速器和192家众创空间组成的体系化孵化载体阵营,总体孵化面积达到28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2万家。近年来,这些孵化载体每年组织1500多场创业培训、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活动,参加人次达2万多。它们还承接“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为参赛的近7000家创业企业和项目提供赛前、赛中和赛后服务。

为创业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目前,上海孵化器的功能呈现6个特点:一是载体功能前延后展,形成包括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在内的孵化载体链;二是整合全社会资源,构建体系化创业辅导服务。上海已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团队,他们中有创业成功者、投资人、大企业高管、科研人员、律师等;三是全市孵化器联动,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创业企业与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四是国际化探索成效显著,建设国际创新资源对接通道。上海已引入丹麦创新中心、芬兰创新中心、澳大利亚创客中心等海外孵化机构。同时,本土孵化机构已落户波士顿、硅谷、伦敦等海外科创中心城市和地区;五是越来越多大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建设专业化孵化器,如中国电信、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宝武集团等;六是采用“投资+孵化”模式,与企业共同成长。莘泽、苏河汇、起点创业营等孵化器通过这种模式快速发展,莘泽、苏河汇还成为全国首批上市孵化器。

未来,市科技创业中心的孵化服务,将从5个维度提升能力。长度上,要提供包括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在内的链式服务;宽度上,要协调各方利益,集聚各类资源;精度上,要追求服务的精准化,为创业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黏度上,应黏合各类创新资源、服务资源,以及一批优秀的创业者和创业导师,从而对创业者产生黏性;温度上,孵化服务人员应仰视创业者,做他们创业路上的陪伴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