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带着平常心看“毕业即创业”

请带着平常心看“毕业即创业”

眼下正是2016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本报昨日报道,今年广东自主创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比去年翻了一番。

说起应届毕业生创业,相信不少人会摇摇头——自己还是愣头青,带得好团队吗?不管是创业导师,还是仍在创业圈摸爬滚打的创业者,都反复表达过类似观点:不建议大学生刚走出校门就选择创业,而应先在行业或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对行业有了基本的认识,对企业运作有相当的了解。这些意见建议,是身经百战的过来人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对年轻人尤其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有切实指导意义。而从过往创业成功的案例来看,创业最需要的就是资金和经验,而这恰恰是刚走出校门的“小鲜肉们”最大的短板。对于应届毕业生这个群体来说,再怎么强调“创业有风险,选择须谨慎”都不为过。

但是,强调归强调,风险归风险,结合现实情况考量,大学生毕业即创业也并不是那么可怕。一来,如今的大学教育,与现实结合越来越紧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并不一定是不接社会地气的“空谈家”,有的学生在学校就已经开始做项目搞创业,早已是“双脚踩在泥巴上”的实践者,摆脱了天之骄子的姿态;二来,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有想法的学生如果真的善于学习,可以有千千万万种渠道去学习、了解行业或企业,他们走出校门时,并不是零积累或对行业“两眼一抹黑”;三来,高校的老师们言传身教,已经给大学生们灌输了一些创业理念,以广东为例,目前全省有35所高校设置了创业学院,107所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108所高校组建了创业导师队伍,导师们讲述的创业经验和教训,对青年学子来说是指导也是提醒;最后,不少高校都设立有创业基金,解决大学生“缺钱”的难题,广东就有84所高校配套了创业教育资金,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更是在近日集合了8家创投机构,成立创业投资基金战略联盟。也就是说,即便创业企业“死亡率”偏高,学校和社会为创业者提供的各层面保障同样完备,没有理由畏首畏尾。

换个角度来看,当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创业的人非但不是太多,反而是太少。以广东为例,虽然今年有3671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4%,但从横向看,今年应届毕业生创业比例仅为0.74%。当前全社会正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更是在多个场合发出“双创”号召,希望将其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换言之,“双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一波巨大利好,千万不可轻易错过,而有雄心、有干劲、有激情的应届大学生,应该成为推动“双创”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双创”风起云涌的年代,毕业即创业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带着平常心看创业,它只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一种就业选择而已,在明确风险的前提下,它跟入国企、进外企、继续深造是一样的。退一万步讲,创业总会有成败,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即便失败一两次又何妨?年轻时的失败,兴许是日后成就梦想的最宝贵财富,这样的例子太多,我就不赘述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